6月8日上午,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西青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暨第五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正式启动。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庆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副总编辑张霁苍,天津市西青区区委书记朱财斌,西青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盈,西青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柴树芳出席启动仪式。市文旅局非遗处、市非遗中心、运河沿岸八省市非遗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优秀非遗传承人代表、来自委内瑞拉的国际文旅体验官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出席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6月12日,主题为“非遗新征程·宝藏大运河”,旨在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沿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动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的近百项非遗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展卖、展演等活动,通过设置非遗文化市集、非遗大师活态传承体验、大运河沿岸特色节目展示、南北方戏曲曲艺展演、汉服文化巡演、非遗文化祈福等七大板块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运河非遗文化的保护成果。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柴树芳在致辞中表示,大运河通达千里,串联起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形态万千的民风民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西青区将以举办此次非遗展会为契机,把握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让大运河焕发新光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庆余在致辞中介绍,为全方位、多元化引导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天津还将举行2项示范性活动和20余项重点活动,通过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进一步提高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启动仪式在精彩的主题舞蹈《书写大运河》中拉开帷幕。来自运河沿线八省市的非遗传承人们上台展示非遗作品并进行相关推介。中国自古就有砍缆下水这一习俗,砍缆一直是古代漕运和海运新船下水的重要仪式,领导嘉宾共同完成象征着非遗文化盛大启航的砍缆仪式,宣布活动正式开启。活动现场,嘉宾欣赏了动态表演《船工号子》并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验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活动诚邀广大居民游客来杨柳青古镇特色非遗宝藏店铺打卡,探索非遗文化,赢取非遗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