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云南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5-11-11 09:04:00 为提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实践能力和项目保护水平,11月2日至6日,2025年云南省部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昆明举办。来自全省16个州市和省直单位的98名传承人和工作人员参与培训。
11月4日上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云南省文物局局长芶开波出席开班仪式。芶开波作开班动员讲话,回顾了“十四五”时期云南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他强调,云南省是非遗资源大省,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筑牢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同时希望各位传承人精进技艺,积极带徒传艺,勇担培养后继人才的重任。
在专家授课环节,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冯卓慧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授课中,系统阐释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实践、保护原则,课程内容学理扎实、见解深刻。
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陈劲松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讲座中强调,非遗传承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在善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守护非遗的人文内核。
云南省文史馆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永康带来题为《图说云南历史文化》的授课,带领学员串联起云岭大地的历史碎片,有效增强了学员的文史修养。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静讲授《“非同一般”——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深入解读了非遗保护的政策理论,传授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课程内容饱含多年工作实务,指导性强。
培训期间,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上台展演。不同民族、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欢聚一堂,身着明艳精致的民族服饰,奏响特色鲜明的民族乐器,亮出“绝活”。歌声悠扬、舞步坚定,洋溢着热烈情感和文化自信。
本次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11月3日,培训班组织学员赴石林县开展现场教学,依次参观杏林大观园、非遗展示馆、七彩美伊彝族刺绣非遗工坊,随后前往官渡古镇省级非遗工坊深入交流学习。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活态传承。本次培训班不仅是知识的“充电站”,更成为传承人们交流互鉴的平台。专家的知识传授和同仁的知识传递形成合力。参训传承人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积极培养年轻力量,让手中技艺生生不息、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