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专题报道
2022.06.23
近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中山,市民共享非遗“盛宴”的热情高涨。不久前公布的115项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式授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查看更多
2022.06.22
6月,端午、芒种、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接踵而至,在众多相关宣传报道中,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漫步北京——二十四节气(夏之芒种)”主题游线路的消息,让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格外惊喜。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新闻中心主办的“美丽中国·美好生活”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
查看更多
2022.06.22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文化和旅游部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今年设置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同时各地方、文化和旅游部相关直属单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非遗宣...
查看更多
2022.06.22
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6月8日—11日期间,由甘肃省文旅厅统筹组织,全省各级文旅部门、非遗保护机构、各级传承人和媒体朋友广泛参与的甘肃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提供宣传展示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的展销桥梁...
查看更多
2022.06.21
骄阳渐近,绿意正浓,蛙声蝉鸣中,仲夏已至,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作为最早被古人识别确定的节气之一,夏至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地理特征。先秦时期,人们使用圭表观测日影的长度变化,将一年中正午时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古人云...
查看更多
2022.06.21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里·春官》载:“以夏至日,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消除疲劳、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查看更多
2022.06.21
夏季诗词 当诗词遇到夏天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中, 夏日有千百种样子, 或燥热,或清凉,或慵凉惬意…… 转眼夏季已过半...
查看更多
2022.06.20
为庆祝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182家各级各类图书馆于6月10日至7月10日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2022.06.20
今年的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各地举办的数千项活动中,“非遗+旅游”相融合的特色活动备受关注,各地积极创新,让非遗“驻足处”成为热门“打卡点”,带动文旅消费的同时,也打造出一片融合发展的新风景。在推动非遗进景区、非遗街区建设和景观打造、非遗...
查看更多
2022.06.16
琳琅满目的非遗商品,耐心细致介绍的非遗传承人,在非遗市集里随意踱步、购买产品的观众,共同组成了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张掖专场展销活动的喜人场景。活动期间展销的非遗产品及相关衍生品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总额达220万元,推动促进了大众见到非遗、喜爱非遗、使用非遗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