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31   星期日   农历七月初九   
专题报道
2010.03.26
长调民歌:蒙古民族灵魂的歌音鲍尔吉•原野     【入选理由】   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与草原、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
查看更多
2010.03.25
秦腔落地成宛梆    内乡宛梆剧团过年,“庙会戏占很大份额。”团长刘铁民道。  据宛梆剧团提供的《五县会表——商业信息》记载:(近年来)西峡、内乡、镇平、邓州、南阳五县庙会(物资交流会),仅农历正月到四月间就有380余个。有庙会就...
查看更多
2010.03.24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黄则淦与儿子黄宪采在吹“公嫲吹”    正月里,黄则淦和他的儿子黄宪采接了不少活。    在长汀,他们和吹笛子、打铙钹的民间艺人一道,被统称为“吹鼓手”。农村里但凡有红白喜事、迎神...
查看更多
2010.03.23
  “八桂风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的一颗“明珠”,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
查看更多
2010.03.23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粉蜡笺源于唐代,是一种曾被用于书写圣旨的手工纸笺。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两种材料,既不失纸张易于书画的特点,又平滑细密,富于光泽,可历数百年而坚韧...
查看更多
2010.03.23
春分朝阳 让世界通过节气认识中国      3月21日,春分。由北京市朝外街道主办的第四届“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在北京市日坛公园圜丘举行。“春分朝阳”的创意出自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先生,当日,赵书先生接受了中国网的...
查看更多
2010.03.23
东阿阿胶两大布局:扛起国药传承的大旗     在今年的两会提案当中,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解士杰提出要从产业资源入手保护“国宝”阿胶,一时之间将阿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放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阿胶,中医药的一大文化符号...
查看更多
2010.03.23
江南之乡苏州桃花坞年画    年画起源的年代尚需进一步考证,但装饰年节绘画的萌牙当不晚於先秦两汉之际,到了宋代,由於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日趋繁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装饰日益讲究,有力促进了年画艺术的发展。宋代孟元老着「东京梦华录...
查看更多
2010.03.19
  “潇湘风情”――湖南省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六)     湖南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集生活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土家、苗、侗、瑶、白、回、壮...
查看更多
2010.03.18
两头热、两头冷 "非遗"临窘境 专家:须连根保护    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到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再到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现已有1000多项“国宝”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名录也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