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9   星期一   农历冬月初九   大雪 大雪
琼剧何以成“穷”剧?
作者:797 创建时间:2008-04-08 10:21:00

琼剧何以成“穷”剧?


    琼剧历史悠久,与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与国内许多剧种一样,琼剧有过辉煌时期。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市场萎缩、演员青黄不接、剧团经营困难、缺乏有影响的作品等众多问题。总而言之,琼剧越来越“穷”了。琼剧等中华戏剧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下去,何时才能“复兴”?
    琼剧:越来越穷?

    在琼剧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令人激动的时刻,那就是1957年琼剧首次到北京的汇报演出。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被称为琼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琼剧名剧,如《红叶题诗》《张文秀》《搜书院》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琼剧名角,如郑长和、韩文华、林道修、陈华、红梅、王英蓉等。1962年,《红叶题诗》经田汉修改润色后拍摄成电影,行销海内外。
但是,这已成为喜欢琼剧的戏迷们的美好回忆,琼剧的现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大致坡是海口市的一个小镇,因为琼剧而闻名。这个仅有3万人的小镇却驻扎着14个民营琼剧剧团,琼剧演员超过400人。另外,还有10多个省内剧团在这里设立联系点。
琼剧团也叫戏班,符式武是大致坡戏班的“班主”之一。因为清晨才演出回来,在和记者聊天时,符式武不断地打着哈欠。

    符式武说,他的戏班尽管演出频繁,但是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他说,他们一年演出多达270场,几乎一、两天演出一场,演员很辛苦,但是戏班的经营仍然难以为继。“在演出淡季,我们甚至要靠借钱来发工资。”符式武说,除了小生和花旦两名主要演员外,其他演员的工资并不高,有的普通演员每月才600元,杂工仅300元。

    据了解,在春节期间,戏班最抢手,演出一场戏收费5000元到6000元。但是到了淡季,仅1000元左右也有戏班肯接。“为了作宣传,有时亏点钱,我们也演。”符式武说。

    据符式武介绍,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剧团很少更新设备和服装,更请不起有些名气的演员,甚至连新戏也是“偷”学来的。符式武说,请省剧团的导演排一部戏至少需要花费3000元,每个民营剧团每年大约只能排一、两部新戏。而且,因为琼剧新剧本奇缺,演来演去都是几部老戏,而民营剧团更是养不起创作人员和编剧人员。“没有新剧,农民就不爱绑你的戏。”符式武感叹。

    据符式武介绍,民营剧团演员流动性很大,培养一两个新人本就不易,还随时可能被更有实力的剧团给挖走。


    “实话对你说,我们演出的车辆任何手续都没有办,没钱办。” 符式武说,“碰到有人检查,我们就只好对人家说好话。”
3月1日是星期六,海口市人民公园外的两场“街头琼剧”引人注目。“戏台”是临时搭建的,演员和乐队也是由各行各业的人员拼凑而成。观众则是一些来此逛街和散步的老年人。

    “街头琼剧”演出的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折子戏,而且演员年纪老,设备旧。每场演出后,一些观众就往戏台前的塑料盆内扔一元两元钱,有的老观众甚至把钱直接交给正在演出的演员。令演员难堪的是,在他们演唱时,破旧的音响会发出沙沙的响声,有时甚至完全无声。

    比起民营剧团和海口的“街头琼剧”表演队,专业的国营琼剧演出团体日子要好过一些。但是,由于近年来琼剧的大环境不景气,这些国营的表演团体也面临人才青黄不接、新剧目太少等问题的困扰。

    农民“绑戏”,神养戏班?

    目前,琼剧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民成为琼剧的主要观众。海南农民有在节日或者喜庆时“绑戏”的习惯。一个或几个村庄的农民集资请剧团到乡村演出俗称“绑戏”。由于民营剧团价格低廉,成为农民“绑戏”的首选。

    据了解,新年正月、二月、三月为“绑戏”的高峰期。从农历正月初四开始,戏班几乎每晚都有演出。据介绍,海南农民在过大年、以及敬神的“公期”、“婆期”最爱“绑戏”,或者在子女升学、结婚、华侨回乡等特别的喜庆日子,也要请戏班,以示隆重。因此,农村成为琼剧的大市场,农民是琼剧的主要消费者,而且民营剧团成为演出主力军。

    海南民间有“神养戏班”的说法,意思是说农村主要在敬神等祭祀活动时才请戏班,而戏班主要依靠农民“绑戏”养活。但是,尽管是演给“神”看,由于琼剧演出质量的不断下滑,长期以往,农民也就越来越不买帐。

    而琼剧人才的青黄不接,更令许多戏迷大为不满。58岁的海口人冯彩姑是个琼剧迷,2月28日,她和姐姐一道来海南戏 院观看琼剧《秦楼春雨》。她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在乡下看戏,感觉以前的演员如红梅、王英蓉等表演时眼睛特别有神,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演员了。”

    海口“街头琼剧”演出的是老剧本,观众也是老年人。60多岁的林尤全是“街头琼剧”的戏迷。他说,来这里的基本是老年人,年轻人一般不会来这里看戏。“没有新剧,演的都是那十几出老段子,因为花费不多,我平时没事就借此打发时间。” 

    不过,班主符式武对观众都是老人而且新观众日益减少的问题并不担忧。他说,他的戏班准备了两部反映家庭伦理的新编时装琼剧《红泪影》与《爱情和黄金》,许多年轻人也爱看。他认为,只要有反映时代生活的新剧本就会有新观众。

   为了培养新观众,海南省琼剧文化镇大致坡镇尝试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学开设琼剧选修课程。此举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让琼剧“自生自灭”,政府这样做完全没必要。

    琼剧:向上走?向下走?

    与许多地方剧种一样,演出团体经营困难,市场萎缩,观众减少,以及创作、编剧人员和演员的青黄不接等问题,多年来一直在困扰着琼剧。

    然而,最近琼剧界好消息不断,例如海南省建立琼剧文化镇、琼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琼剧演员陈素珍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琼剧基金会成立等等。

这是不是意味着琼剧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琼剧的繁荣或者“复兴”主要依靠什么?

    帮助陈素珍赢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作品《百年苍翠》,是海口琼剧团的一部新作,但是许多海口老戏迷却对它一无所知。

    尽管海南省琼剧院和海口市琼剧团等经常“送戏下乡”,但是,农村的演出主要还是依靠民营剧团。戏迷陈有福说,他已经多年没有看“大班”的演出了,但是民营剧团等“小班”的演出也能给他带来快乐。“民营剧团尽管行当不全,布景不够漂亮,但是演员年轻,演唱很卖力,所以也好看。”

    林尤全说,一部琼剧到底好不好,不能光看得不得奖,还要看观众认不认可。“以前的名剧名段戏迷们都能唱上几句,但是现在的新戏却让人感觉没有多少令人难忘的东西。”

    今年65岁的李奕贵是海口戏友文艺队的乐师,他认为,没有专业的琼剧研究和教学机构,是琼剧难出好作品的主要原因。

    林尤全作为琼剧戏迷,深感琼剧资料的欠缺。他说,走遍海口大街小巷,也找不到琼剧剧本。他认为应该专门组织编辑出版琼剧剧本,最好还能发行一些琼剧名段的伴奏碟,这样琼剧爱好者平时也可以自己唱一唱。另外,他建议海南电视台开设专门的琼剧频道或者平时多播放新剧目,以吸引新观众。他对海南电视台近年来组织的琼剧电视大赛表示赞赏,希望这样的好节目越办越多。

    符式武则认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眼光应向下看,应该大力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不能让其“自生自灭”。

    从长远看,琼剧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同样感到了这种危机。

    陈军认为,尽管琼剧目前发展困难,但是作为专业的表演团体,每个人都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要想把琼剧发展好,一定要发扬再创业精神。 

    陈军说,他2006年来省琼剧院当院长时只领65%的工资,七扣八扣下来,每个月只能拿到1200元。“演员表演不好,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海南省琼剧院一团演员吴玉花因为长期化妆引起皮肤过敏,变成了“大黑脸”。2月28日,一团演员蔡彩珍带病参加南方雪灾赈灾义演,演出前还在打点滴。……琼剧要“复兴”,必须培养一大批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优秀演员才行。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海国不仅平时喜欢看戏听戏,而且非常关心琼剧的前途。2月28日,张海国在和海南省琼剧院一团演员座谈时说,“我们必须给后人留下一笔遗产,一笔精神遗产。”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琼剧等海南地方特色文化。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省政府将大力支持发展琼剧事业。他强调指出,发展琼剧事业、传承琼剧艺术,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走艺术创新之路;需要培养琼剧新秀,造就琼剧名家,多出琼剧人才。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作者:庄斐)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