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6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八   
河南:让非遗“火起来”“亮起来”“活起来”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创建时间:2023-03-21 13:00:00

开栏语: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遗保护工作、申遗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方法路径。

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通知》,部署各地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各地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在推进非遗研究、保护、传承、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为反映相关工作成果,特开展专栏宣传。

2022年12月23日,河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召开,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研究河南省贯彻落实意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立即行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干部、职工传达学习、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河南全省非遗系统迅速兴起学习热潮,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发展贡献河南力量和河南经验。

科技赋能,多元融合让非遗“火起来”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大大增强了广大茶人和非遗工作者的信心和动力。2022年12月10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信阳市人民政府举办“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信阳毛尖制作技艺履约保护工作现场会,明确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方向,切实推进信阳毛尖茶的深度开发和茶旅融合发展。

建设茶工坊,带动当地就业增收。河南建立15家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和12家非遗就业工坊,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如赛山玉莲茶非遗工坊,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工坊模式,吸纳1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茶叶家庭农场、36个茶叶加工大户参股经营,累计提供就业劳务10万人次,实现非遗产品年加工4万余斤、年销售2900万元,带动6个村1528人脱贫致富,带动茶农累计增收2400万元,户年均增收1.6万元。

建立研学基地,深化茶旅融合发展。以“传承+研学+旅游”的思路,河南培育了文新手工茶制作传习所、嘉木饮茶博物馆、老寨茶厂等非遗基地和10余个茶文化网红热点,开展信阳毛尖茶手工制茶技艺的活态传承,还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投身非遗事业。如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周祖宏,一家三代致力于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传承,其外孙女肖珺景,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都市生活,发挥其所学专业特长,以青春的视角讲述茶乡文化,用互联网思维助推信阳毛尖“破圈”,如今已是茶文化推广领域的新媒体达人,被当地政府聘任为“美好信阳推介官”。

联合专业院校,推动茶科技创新。河南每年举办手工茶炒制大赛,发展了“石锅春茶四季炒”技艺。依托当地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和信阳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了20多支文化科技队伍,常年为茶企茶人开展公益服务。

团队引入,双创实践让非遗“亮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河南通过集合一批人才进村驻场,与群众碰撞智慧,令相关产业呈现新面貌。这其中,“非遗点亮计划”就是一大项目尝试。

2021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举办“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按照“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成果落地”的原则,选定浚县古城、温县陈家沟村、林州市高家台村等10个乡村(景区、古城)作为实施点,吸引全国173所高校5000余名师生组成的677个团队参赛,借助优秀团队和创意导师的力量,挖掘、利用非遗资源,落地建设90处非遗空间,设计打造109项非遗文创设计,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助力、乡村重塑、传承人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年,“非遗点亮计划”变赛为营,在全省遴选9个乡村(景区、古镇)作为营地,邀约国内外40个优质团队,由国内外高校专家、新锐设计师作为“营长”,通过陪伴式在地乡建、非遗乡创元宇宙等形式,在栾川重渡沟、鹤壁中石林村等9个营地设计、建设、运营,落地90个非遗空间和文创项目。

2023年,河南计划实施非遗主理人制度,重点在信阳市浉河区的8个乡村,统筹乡村和优质团队进行非遗资源挖掘与利用,连片推进项目建设,培育非遗新生态。一批新的非遗特色乡村和非遗旅游目的地正在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形成。

创意引领,传播创新让非遗“活起来”

精妙的文化创意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基础上,又能在新时代让非遗传承迸发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借势“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河南助推非遗“活起来”。如2021年“中秋奇妙游”中的《和》、2022年河南电视台春晚上的《下一秒》,均以创意形式展示世界级非遗项目太极拳的风采,传播了太极文化。此外,钧瓷、提线木偶、唐三彩、豫菜、汴绣、打铁花、河南曲艺等非遗项目,都在“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中,以各种形式“活化”创作成为一个个观众喜爱的节目,并通过互联网传播不断刷新着亿级流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载体。

发挥“河南省非遗创意工作室”“河南省非遗创新传承基地”的平台优势,河南探索非遗表达“活起来”。如2021“河南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颁奖典礼设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举办,用现代科技手段,行进式推出太极拳、高浮雕拓片、豫剧、越调、河洛大鼓等项目,现场“一步一非遗”的沉浸式体验令人惊叹。

加强新媒体策划,河南助推非遗宣传“亮起来”。通过让非遗在“云端”出彩,展现特色文化,以科技助力宣传。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省非遗主场活动期间,策划推出的曲艺人说唱视频《非遗心体验》微博48小时阅读量高达820万人次,全网阅读量超千万;河南连续两年举办太极拳申遗成功线上庆祝活动,首届活动以全球快闪视频带火“太极拱手礼”,全网阅读量超3亿人次。2022年12月17日,太极拳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百度智能云联合,以太极拳+数字技术,率先上线推出“太极拳一张图”。

今后,河南还将持续创新传播手段和展示方式,设立“河南省非遗新青年创作交流平台”,打造“非遗里的河南”主题展、河南非遗创新体验常设展等精品非遗旅游融合产品,助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体系构建。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