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庆阳香包:世代传承香飘五湖四海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28 20:11:00

摘要:2019年,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设立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采用“工坊 + 合作社 + 农户 + 电商+ 博物馆”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积极对接,工坊工作覆盖了庆阳香包传承、设计、销售、展示各个环节,持续拓展产业链,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解决了近百名农村脱贫户、残疾人和200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农户就业4000多家,累计培训8000人次。

庆阳香包绣制是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讲究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为“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四大类。“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裁剪、状物等环节。据史书记载,庆阳香包最早是中医药始祖岐伯为了帮人们防疫防病,辟瘟控疫,开创“熏蒸法”的民间医疗保健用品。近年来,工坊推动传统庆阳香包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设计推出不同类型的非遗产品,从个人佩戴走向广阔市场、从个体制作走向规模生产,香包也逐渐变成庆阳连接外部世界的一张“名片”。工坊通过积极宣传推介、开展技能培训、“扶志”“扶智”、做实文旅产业等形式持续推进工坊建设工作。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产品:十二生肖童鞋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产品:《庆阳虎》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产品:《金玉满堂》

一、“小香包西游记”,庆阳香包传播海内外

工坊负责人、庆阳香包绣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女士紧抓机遇,先后赴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等,积极开展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和产品宣传、推介、展销。刘兰芳曾赴美国现场销售庆阳香包产品,销售额达40多万元,并签订18万美元订单;参加美国“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中国主题年”活动,相继在华盛顿、多伦多等地现场展示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6所知名大学及相关博物馆开展交流,用庆阳香包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非遗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参与线下展销活动

二、“扶志”“扶智”,带动就业增收

工坊紧抓文旅融合机遇,建办生产车间,开设淘宝店铺,并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销售,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工坊吸纳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参与工坊培训、生产环节,累计培训8000人次,解决了近百名农村脱贫户和200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农户就业4000多家。同时,工坊组织从业人员及当地群众赴外省实地学习优秀技艺、乡村建设先进理念,推动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养。带头人刘兰芳家庭曾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绣娘团队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为脱贫妇女开展技能培训

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带头人刘兰芳带动当地妇女从业就业

三、文旅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工坊投资建设“义渠村”非遗田园综合体,按照“传承非遗资源,守望精神家园”的原则,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与市场相结合,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理念,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立体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非遗示范基地。工坊连续举办七届“义渠村—菊尚之约”文化旅游节,其间,带动邻近3个村近百名村民参与劳作,举办大型活动6场,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团体活动近百次,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