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1-22   星期三   农历腊月廿三   大寒 大寒
广东“种子计划”:​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谭志红 创建时间:2025-01-07 13:43:00

2024年“种子计划”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为期半年,遴选出1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联动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10所种子学校,开展30场非遗讲座、实地研学和实地教学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课程、活动,遴选和培养了216名种子学生,研学时长超过200个课时,创作了311件作品。


走进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024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简称“种子计划”)成果汇报展正在展出。汇报展以“匠心育种 非遗生花”为主题,展出了114件实物作品和3个展演作品,包括以“舞武相融”为理念创编的英歌(普宁英歌)成果展演、以蛇年元素为灵感创作的佛山木版年画、将传统纹理融入时尚剪裁的香云纱服饰、兼具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的石湾陶塑等。这是2024年“种子计划”的实践成果,由非遗传承人、种子学生、高校导师组成的实践团队围绕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创作而成。

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种子学生传授技艺,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揭阳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是“种子计划”英歌(普宁英歌)的实地教学点。2024年6月底,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的师生在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的指导下,学习英歌舞槌、走路槌、打鼓、化妆等专业知识和艺术技能。其间,种子学生每天在高温酷暑下训练八九个小时,感受英歌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精神。“英歌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深受震撼。我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投入情感,才能更好地掌握英歌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种子学生黄瀚杰说。自2024年9月开始,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以早操的形式将普宁英歌作为常态化训练项目之一,并将培养100名种子学生学习英歌,组织优秀展演队伍,将英歌纳入武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教师王巍堡表示,希望依托广州体育学院的武术基础,探索英歌与武术的创新融合路径。

通过“种子计划”,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高校、种子学生成功对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与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聚元祥广绣创始人王新元共同创立人才一体化的学徒培养机制。该校服装专业一年级学生郭育洁在“种子计划”广绣培训中表现优异,进入聚元祥进行进阶训练。郭育洁说,之前主要关注现代设计理念与时尚趋势,对广绣很陌生,但真正接触后,便被其精细与深邃所吸引。在王新元的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广绣的基本技能,深刻体会到学习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对技能的传承,更是对文化与精神的传递。“未来,我计划深入研究广绣技艺,探索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努力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市场价值的作品。”郭育洁说。聚元祥将根据其训练成果及实际意愿,为其提供个人广绣工作室链接资金、场所等资源,让非遗传承实现从兴趣到职业规划的转变。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种子计划”为契机,设立玉雕专业,并与玉雕(阳美玉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洪荣辉合作设立“洪荣辉大师工作室”,通过驻点答疑、设立大师课堂等方式,让种子学生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地学习玉雕。该校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三年级学生张静怡说,她在洪荣辉的带领下,学习选料、用刀,体会玉石特性与设计构思的关联,了解玉雕历史、文化和技法,领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不断练习,她逐渐掌握了要领,能够灵活运用工具雕琢出心中所想。“未来,我会继续学习玉器雕刻,宣传玉雕传统技艺,让更多人感受到玉雕的魅力,为玉雕传承贡献力量。”张静怡说。

广州体育学院龙狮协会与长洲岛海宇龙狮龙舟文化传习基地成功对接,后者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和拓展空间。广州体育学院龙狮队利用长洲岛海宇龙狮龙舟文化传习基地的场地训练,参与在基地举办的比赛,并在节假日参与长洲岛的演出,双方实现了场地支持与演出响应的双赢。广州体育学院还建设了非遗醒狮馆,积极探索将非遗融入体育教育体系的新模式。

通过“种子计划”,青少年感悟非遗传承情怀,在心中种下了解非遗、认知非遗的种子;高校艺术类、技艺类人才勇担非遗传承重任,建立了一支非遗传承专业化后备人才队伍。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认为,“种子计划”通过官方引导、高校协同、社会力量共创的模式,成功搭建了一个非遗传播与传承的协作平台。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种子计划”,培育青年从热爱出发,扎根非遗,为广东非遗注入青春力量,为岭南文脉传承添薪赋能。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