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4   星期六   农历四月廿七   
教科文组织庆祝非遗公约20周年,非遗名录新增55项目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12-12 12:13:00

12月5-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于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会议,通过了将55个新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决定。这些新增项目的提名国家共72个。

此次会议还庆祝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公约》至今已有181个缔约国,其名录已收录700余项文化传统和实践。

55个新增非遗项目

第18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于12月5-8日召开,博茨瓦纳是此次主席国。经讨论,组成委员会的24个缔约国决定将55个非遗项目纳入《公约》名录,其中:

6 项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5 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 项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随着新项目加入,教科文组织的活态遗产大家庭如今包括来自145国的730项内容

此外,委员会还批准了2项国际援助计划:向津巴布韦拨款32.13万美元,向巴拉圭拨款7.45万美元。自《公约》通过以来,教科文组织已经该渠道在70多个国家资助了140多个保护项目,总金额超1200万美元。

“祝贺那些其活态遗产已成为我们共同文化一部分的所有社区和国家,《公约》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当地身份认同的有力工具。”

——奥德蕾·阿祖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今年新增的名录内容中,超半数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在家庭内部实现传承,一代一代向后传递。这一特质更是表明,教科文组织所捍卫和弘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它以个体——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传承而得以延续。

在这些新增文化实践项目的保存和传承中,女性角色不可或缺。她们是传统真正的捍卫者,而传统往往也是解放和自由的源泉。

委员会今年通过了12项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提名,创下自 2008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表明全球各地区都以同样的活力与能力积极响应《公约》号召,投入到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中。

委员会还对12项多国联合提名的非遗项目表示欢迎,它们证实了《公约》是促进跨国文化对话的重要推手。

今年也是安哥拉、巴哈马、喀麦隆、吉布提、格林纳达5国首次有非遗项目进入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名录。

保护社区活态遗产行动20年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今年在博茨瓦纳迎来20周年庆典,它已彻底改变公众看待遗产的方式。

“《公约》的诞生让文化遗产本身的内涵得到延伸。它不再局限于建筑、遗产地或岩石,而同样具有活力,可以被歌唱、书写、聆听、触摸。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且肩负保护它的责任。”

——奥德蕾·阿祖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今天,《公约》放大了全球千百万传承者和当地社区成员的声音,他们的技能、仪式和传统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保护与支持。这些社区包含许多土著族群,它们是非遗项目申报和保护过程中的优先一环,因而也成为《公约》20年来的核心和力量之源。

除收录非遗项目外,教科文组织还持续20年帮助缔约国将《公约》规定和原则转化为本国律法,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大多数国家都享有法律保障,以及教育和经济项目的支持。有关制度设计都遵循与建筑遗产同样的原则。

下一届委员会会议将由巴拉圭主持,于2024年12月举行。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