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2期:2018年6月18日—7月1日
本期信息一览:
▲ 全国非遗曲艺周总结座谈会举办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开始报名
▲ 山东印发《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 浙江召开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验收会
▲ 上海组织开展系列微纪录片《海派百工》拍摄工作
▲ 江苏启动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
▲ 2018中国·嘉兴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
▲ “创意联结竹藤与世界遗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一、全国非遗曲艺周总结座谈会举办
6月14日,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天津圆满落幕并举办总结座谈会。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同志,参演的各省区市领队、保护单位代表、部分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等100余人与会。总结座谈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有关负责同志肯定了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总结交流曲艺保护传承经验、推进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激发曲艺传承人艺术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和重要意义,高度评价参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高涨热情和辛勤劳动,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会上为参与全国非遗曲艺周的优秀组织单位、参演队伍颁发了证书。(来源:中国文化报)
相关链接:全国非遗曲艺周总结座谈会举办
二、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开始报名
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在济南举办,期间将开展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决赛。此次比赛的参赛项目主要包括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陶瓷成型、金属锻制(银器、铜器)、刺绣6类项目,决赛现场将包括技艺比赛和表演赛两种形式。报名采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部门推荐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20日。博览会现场决赛将结合专家现场打分、观众现场投票等方式,从每个比赛类别中选取得分前10名的选手,评选出一等1名,二等3名,三等6名。
比赛章程及报名材料请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nfyblh.com)和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http://jnswgxj.jinan.gov.cn)下载。(来源: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报名公告
三、山东印发《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日前,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扶贫办印发《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该文件从总体要求、工作措施、组织实施三方面做出了说明和规定,并提出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包括到2020年,非遗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非遗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基本成熟并不断拓展。
为达到工作目标,山东将采取8项主要措施推进这一工作深入开展,主要包括:加强贫困地区非遗资源普查,摸清底数;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增强发展活力;促进贫困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整体性保护,推动贫困地区文化生态建设;开展贫困地区传承人群培训,提高致富能力;加强示范引领,打造传统工艺特色乡村;创新模式,搭建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加强普及教育,形成强大社会合力。(来源:中国文化报、山东省文化厅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山东公布非遗助力脱贫“路线图”
四、浙江召开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验收会
为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开展,6月19日至20日,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召开了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验收会。会议就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省中心自2015年7月开始,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统一部署和省文化厅的领导下,有序推进抢救性记录工作。目前,浙江在前期第一批1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基础上,已基本完成第二批1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一批3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五、上海组织开展系列微纪录片《海派百工》拍摄工作
6月19日下午,8K系列微纪录片《海派百工》在上海广播影视信息服务中心举行了开机仪式。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于2018年推出“璀璨薪火——‘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制作与传播项目”,计划在两年内,针对上海市级220个非遗项目中约120项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类项目,制作开发120部微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每部5分钟,以8K超高清形式呈现,以此纪录手工艺人的生活故事或精湛技艺,展现其精美的作品、精湛的绝活或独特的匠心,形成一份传统文化的传承日志。(来源:“上海非遗”微信公众号)
六、江苏启动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
6月20日,江苏省文化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江苏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通知》从指导原则、申报条件、申报范围、申报程序、申报材料和有关要求共六个方面进行了说明。《通知》指出,申报体现个人自愿原则,由本人向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通知》要求省内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推荐条件,严格审核、严格标准,宁缺毋滥,真正把符合条件、被公认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承人推荐出来。《通知》规定各地需于2018年12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含电子版)报省文化厅非遗处。(来源:江苏省文化厅官方网站、“精彩江苏”微信公众号)
七、2018中国·嘉兴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
6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嘉兴市节庆办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嘉兴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和基层文化部门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是以节日节气为主题进行的时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二十四节气形成史及其内部结构”、“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与中国社会”、“中国二十四节气对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调和”等课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观摩了“二十四节气与民俗风情”嘉兴市美术作品大展,实地考察了嘉兴地方民俗文化。(来源:“中国民俗学会”微信公众号)
八、“创意联结竹藤与世界遗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为促进对话并拓展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主办的“创意联结竹藤与世界遗产”平行论坛于6月26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主要参与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三处试点世界遗产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雅安片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中国丹霞贵州赤水),以及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代表等。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在《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三期项目框架内启动了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活动,目的在于将创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帮助世界遗产地当地及周边的社区发展生态友好、可持续的生计。会上,相关方面代表对“竹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这三个贯穿论坛的主要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就所作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合作诉求等开展了圆桌讨论。(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微信公众号 )
相关链接:创意联结竹藤与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