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精神与保护实践为主题,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论坛。
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发表了题为《以〈公约〉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应有之义,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关照、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的国际性问题。《公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机制保障,应当动员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公约》,履行《公约》义务,共同把《公约》精神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出去,让公众和社会接受《公约》概念,使其具有更为广泛和普遍的执行意义。各国、各地区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也面临着信息化、传统文化觉醒和以《公约》为引领的全球性统一行动这三大机遇。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尤其是学术研究机构,应当系统梳理成功的保护实践方法,并从学理上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世界更广范围内发挥作用。
有关演讲的具体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论坛详细报道,请见:凝聚共识 深化实践——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视频:由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成都市执委会办公室提供 技术支持:张涛 张建生 文字/图片: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