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24日在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与“传统技艺研究”方向研究生教学成果展,展出7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12位学生的牙雕、陶瓷、漆器、刺绣等96件作品。“师徒相传”的传统教学方式首次引入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教学相长。
据了解,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门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3年起设置由2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导师的“传统技艺研究”方向,和由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方向,探索性地将“师徒相传”的传统教育方式纳入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序列,此举亦开全国之先河,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介绍,2014级“传统技艺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入学一年来,在导师口传身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次教学成果展向社会展示了这两个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的阶段性成果,是对这种创新性的传承人培养模式合理性的验视,表明了多方探索传承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