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在湖北宜昌举办
创建时间:2014-07-15 11:32:18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
在湖北宜昌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主讲《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及数字化保护相关问题》
中央大学教授祁庆富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民俗类)〉解析》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向柏松主讲《湖北的端午节》
本网讯 2014年5月27日,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办,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两地协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在宜昌市隆重举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耀华、宜昌市副市长王应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丁岩、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慧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和参加了培训班。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保护手段凭借其在信息储存、传播、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作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尤其是数字化资源采集的常见技术手段,摄影、摄像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采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开展相关工作培训的需求和呼声也愈加强烈。
此次培训旨在提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尤其是数字化采集工作水平。为期5天的培训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内的摄影摄像技能作为主要讲授内容,以我国传统节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发生为契机和实例,特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中国石油报》新闻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丁伟,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纪录片专业教师刘爱国,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向柏松6名专家,采取理论授课、端午习俗实地采集及成果点评等方式,为来自全国34个省份、地区以及湖北省内各地市的近1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工作者进行培训。培训班首日由马盛德副司长、祁庆富教授、向柏松教授主讲。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将有助于提高全国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认识,对各地培养专业人员队伍,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采集工作均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