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传字辈”亲传“看家戏” 不争华丽大制作之风
作者:3368 创建时间:2011-06-20 10:01:59

“传字辈”亲传“看家戏” 不争华丽大制作之风  

    在遍地“改革创新”昆曲和“适应现代审美”昆曲的包围中,曾培养了“传字辈”艺人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始终高举捍卫正统昆曲的旗帜。2011年6月18日、19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力邀苏州昆剧传习所在北京恭王府和中山公园音乐堂连演两场原汤原汁的正宗昆曲。与白先勇的《牡丹亭》打出的“青春版”颇有些调侃意味的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牡丹亭》被他们自己戏称为“青松版”,寓意演员皆为“不老青松”。

    90年前,苏州拙政园主人、狮子林主人等名流,眼见昆曲几近灭亡,便在苏州流浪儿童或穷人弟子中精选了50名少年,创办了“昆剧传习所”,这群孩子此后便是在昆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字辈”。后来,昆剧传习所因种种原因停办。20世纪80年代,苏州著名昆曲编剧、导演顾笃璜重组“昆剧传习所”,邀请“传字辈”艺人及其弟子为年轻演员授艺。而今,由“继字辈”和“承字辈”演员为主组成的“昆剧传习所教师剧团”,以其纯正传统为业界所称道。今年已经83岁的顾笃璜,为与“创新派”分庭抗礼,发表了不少激烈的言论,甚至指责一些政府官员为“发展昆曲”,最后把“昆曲搞得不叫昆曲”。然而他的“顽固”和“守旧”恰与田青不谋而合,于是有了这次进京演出的创意。

    申遗成功10年,昆曲摆脱了被冷落的命运,但表面的繁华也难掩深层次的忧虑。田青表示:“眼下的昆曲热应该有个准确的定位,我始终坚持,像昆曲这样的非遗还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要在传统文化的河道里发展,不能决口,更不能把黄河和密西西比河对接。”据悉,此次的两场演出皆体现了一个“传”字。其中由70岁老艺人演出的三个折子戏《双珠记·卖子》、《燕子笺·狗洞》、《彩楼记·泼粥》,不仅近些年没有登过舞台,且都是由王传淞、周传铮、顾传?d,周传瑛等“传字辈”艺人亲传的看家戏。而“青松版”《牡丹亭》没有紧跟近几年时尚的大制作之风,整场演出演员5人、乐队6人,将演出《肃苑》、《惊梦》、《慈戒》、《寻梦》、《写真》、《诘病》、《闹殇》7折,共3小时,严格尊重旧制,呈现的是最别致的昆曲旧形式。

    亲自为《牡丹亭》进行剧本节选并导演的顾笃璜谈及这一很小、很江湖的演出形式时称:“作者汤显祖活着的时候,就不满人们随意改动他的本子。他曾说,‘《牡丹亭》要依我原本……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现在通行的演出本,有很多的改动,全不符合作者原意了。’”于是,顾笃璜按照老一代的真传,一一加以纠正,回归到汤显祖的原本。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