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遗论坛 (丁瑞涛 摄)
2011年5月28日至6月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69 人参加了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在论坛上,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畅谈了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和经验及全球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华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等也做了主题发言。一些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也就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了主题发言。
与会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框架下,分享了实践《公约》的经验,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略,并达成广泛共识,发表如下倡议:
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应当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和实践意义,认识到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处于日益濒危的境地,尤其应认识到采取积极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二、呼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学界和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关切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能够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和文化创造活力,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发挥其固有的积极作用。
三、考虑到各国依据各自的社会制度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式,正在逐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已取得了相应的保护成果,各国应在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分享保护经验,相互借鉴,以加强保护能力,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记者:赵婷)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