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冒雨观看大巡游
河南少林功夫
俄罗斯民间舞蹈
印尼民间舞蹈
成都锦绣蜀艺
为期14天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1年5月29日揭幕。
●1个多小时的巡游,表演者们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作为此次国际非遗节的东道主,成都表演队人数最多,达到245名
●在为期14天的时间里,7大类286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陆续登场
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隆重开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国际非遗节开幕。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代表塞西尔杜维勒在开幕式上宣读总干事伊琳娜 博科娃的贺信。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开幕式,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出席开幕式。
昨天,来自国内外的41支表演队,参加了作为开幕式重要表演活动的天府大巡游,他们穿上各自的特色服饰,为观众展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
巡游队伍各有看点
上午10:50左右,巡游表演正式开始,尽管天空下着雨,但当西北汉子打起“兰州太平鼓”登场时,现场气氛立刻被点燃。此次巡游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和谐篇”,主要汇集来自省外的文化团体;第二篇章“多彩篇”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20支国际表演队;第三篇章为“感恩篇”,由来自省内各地的表演队伍,表达对关心和援助过“汶川地震”的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感恩之情。
【扛着真枪跳舞】
来自贵州从江县的小伙子们跳起了“岜沙汉子”,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肤色黝黑,而且手中都拿着枪。据了解,岜沙是最后一个苗族枪手部落,生活在黔东南的深山之中。表演队领队告诉记者,枪虽然都是真的,但是并没有弹药,他们只是向外界展示岜沙部落的独特生活方式。
【拍着身体伴奏】
随后出场的来自福建厦门的表演队展示的“拍胸舞”也让观众津津乐道。拍胸舞素有“闽南迪斯科”之称,是一种以拍击上身发出声响的民间群体舞蹈。在第一个停留点,表演队的小伙也热情邀约市民一同共舞,随着现场欢快的音乐,不少市民也脱掉雨衣,学起了拍胸舞。
【拿起板凳练功夫】
不过要说到人气最旺的,非“少林板凳功”莫属。来自河南登封的表演者,拿着一条条普普通通的板凳,时而跃然腾空,时而落地冲拳,让少林武功与板凳得到完美结合。
【弹起吉他很浪漫】
在奥地利表演队的巡演中,浪漫的奥地利人弹起了吉他,现场观众忍不住随着音乐哼唱起来。而在表演队伍中,记者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成都人”,表演者Gary用中文告诉记者:“我20多年前就在成都学中医,并且认识了我的太太,我现在在奥地利开了自己的中西医诊所。这次回到成都,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四川表演队压轴亮相
最后,作为压轴亮相的四川本土各表演队陆续登场。
作为此次国际非遗节的东道主,成都表演队人数最多,达到245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女子穿着翠绿色的裙子,撑着绿色绸伞,向外界展示着列为非遗名录的草编、蜀锦、蜀绣等工艺。在其身后,一群憨态可掬的“熊猫”形成第二阵列,他们抛着彩球,骑着独轮车在队伍中穿梭。
接下来,包括阿坝州的松潘藏族花灯、攀枝花市的苗族服饰和舞蹈展演、眉山市的丹棱唢呐、绵阳市的北川羌族歌舞等表演次第登场,让市民领略多样的非遗文化。
据了解,本届国际非遗节将从5月29日一直持续到6月11日,而在为期14天的时间里,7大类286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陆续登场。(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任翔、陈颖 摄影:陈羽啸)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