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全国曲艺类、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保护培训班开班
作者:2879 创建时间:2009-12-24 17:29: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和传统戏剧类

项目保护工作培训班”开班

 

    本网讯 2009年12月2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保护工作培训班”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保护工作培训班”在杭州市开班,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副厅长金庚初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此次培训为期一周,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浙江省文化厅承办,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非物质文化从业者参加了培训。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如何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传承状况复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既对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热切愿望协调发展的需要。

    近两年来,文化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工作,并多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目前,全国各级文化行政主管机构和专业工作机构的2000多人次接受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培训。从业者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

    曲艺和传统戏曲既是我国资源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特定地域特定群体中广为流传,极具地域性和审美价值。在2006年和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传统戏剧类项目有171项,曲艺类项目有111项。随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临近结束,如何使大量的包括曲艺和传统戏曲在内普查成果得到科学保存和有效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承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活动具体组织工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结合我国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特点,为各级从业人才的培训制定了系统的计划。

    此次培训班特别邀请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吴文科、刘文峰、魏力群、常祥霖,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桢,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研究员季国平,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昆曲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王馗,原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马来法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曲艺类项目保护规划编制、中国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曲艺概述、戏剧类项目保护规划编制、当代中国戏剧的生存状况和未来发展、民俗视野中的传统戏剧保护、民间戏剧与地方戏剧的传承与保护等议题进行授课。
(来源:www.ihchina.cn,撰稿:葛玉清)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