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赵本山要丢“二人转”传承人资格?
作者:2137 创建时间:2009-06-22 23:13:42

 

赵本山要丢“二人转”传承人资格?

 

    编者按 “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17日消息(记者魏运亨)尽管赵本山是东北二人转的国家级传承人之一,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指出: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传承人的资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乌教授一言,引来各界众多议论和社会关注。为此,本网特做媒体报道和各种观点选摘。

 

民俗学家乌丙安:赵本山徒弟现在演出的不是传统的二人转 
  

    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17日消息(记者魏运亨)尽管赵本山是东北二人转的国家级传承人之一,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指出: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传承人的资格。

    乌丙安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刘老根大舞台越发展越大,并不意味着二人转这个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多大多辉煌的保护成果,而只是民间艺人要生存要发展的成果。乌丙安说:“赵本山的这些弟子们各有绝活,名声越来越响亮,但是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这些人来一台从头到尾专场的二人转演出。”

    针对一些人认为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是保护与创新的说法,乌丙安尖锐指出:“那不是开玩笑吗?怎么能说他这个是最好的保护?遗产就是遗产,你萨克斯也吹上了,流行歌曲也唱上了,模仿秀也上去了,这跟二人转无关。”

    乌丙安教授并不讨厌刘老根大舞台的节目。他认为,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可以表演那种现代的搞笑幽默节目,商业赚钱也无可厚非,但传承和开发不能混为一谈,钱的后面必须跟着艺术。作为国家级项目的传承人,赵本山的使命是不能让人们忘了传统二人转的原生态。他建议赵本山和弟子们到北京作一次汇报演出,给大家表演一场传统的二人转,展示一下国家级项目传承人的工作成果。
(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

 


二人转,“发展”与“开发”能划等号?

  
 
  二人转传承与开发、东北二人转和刘老根大舞台是两回事

  6月19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指出,二人转传承的问题不是赵本山本人的问题,而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在这一点希望媒体不要曲解,不要只盯住赵本山本人。

  二人转演出创新不为过

  乌丙安说,谈二人转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在谈遗产的问题,而不是指二人转的艺术问题。
 
    二人转演出、创新不为过。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剧团也在走入市场,演出更在创新。但是,昆曲作为世界“非遗”项目,其保护传承与创新演出是割裂开来的。

  比如,昆曲团在演出之前都要作说明,“我们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按照昆曲的原滋原味表演一两个真正的昆曲折子戏。其后,再表演经过创新的昆曲――加上舞美灯光等等,提供观众以想像的空间。无论观众喜欢哪个,但昆曲作为世界级“非遗”都以表演的形式进行了传承。再如冯玉萍,国家级“非遗”项目“韩花筱”评剧艺术的传承人,目前虽然表演一些现代评剧,但始终都保持着花派评剧艺术的腔调。因此,她是在传承遗产。

  二人转的传承也应该这样。国务院批准铁岭市的东北二人转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准的是“东北二人转”,绝非“刘老根大舞台”,因此,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开分店,搞市场开发与东北二人转的遗产传承不相干。但二人转需要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要求进行演出,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这是不加入其他任何元素的演出,比如《马寡妇开店》,要以“非遗”的要求,从头演到尾。昆曲,在联合国审批时,就是原汁原味的演出,才获得全票通过,如果加入一些现代乐器,恐怕就不一样了。

  “非遗”项目与资源不能产业化

  二人转的创新,与“刘老根大舞台”的产业开发势必抛出另一个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资源的产业化问题――这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权威性专家,乌丙安表示,产业化绝不符合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例与文件。

  乌丙安说,“非遗”项目可以生产性保护,但绝不能产业化和产业性开发。“非遗”项目可以合理利用,但要建立“非遗”保护的机制。手工技艺类,包括木雕、石雕等遗产项目不能流水作业、批量生产,更不能追求速度,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原则。可以说,“非遗”产品可以个性化,但不能雷同化,不能允许两个重样的产品出现。

  “非遗”法律(草案)还在修改

  谈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条文,乌丙安表示,目前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正在起草修改当中。从正在修改的草案内容看,各级不合格的“非遗”传承人可以被除名,不符合要求的遗产项目也会直接进入博物馆。

  因此,二人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二人转的保护也是两个问题。国家相关法律出台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非遗”传承人和项目也要遵守和符合相关规定。
(来源:沈阳日报 记者 李彤)

 

 

回应“赵本山可能被取消二人转传承人资格”的说法

崔凯:艺术不是“植物人” 
 


    从1982年第一次与赵本山合作《摔三弦》开始,省文联副主席崔凯的名字就与之分不开,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赵本山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今天的辉煌。昨日,面对乌丙安教授对赵本山的指责,面对“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国家级传承人的资格”的说法,崔凯直言:“难道学者们希望传承人都得靠吃‘皇粮",把艺术曲种都传承成‘植物人"吗?”

    冷冻了,还能叫传承吗

    乌丙安认为:“萨克斯也吹上了,流行歌曲也唱上了,模仿秀也上去了,这跟二人转无关!现在刘老根大舞台越发展越大,并不意味着二人转这个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多大多辉煌的保护成果,而只是民间艺人要生存要发展的成果。”专家的言之凿凿,在崔凯眼中只有后半句在理,他说:“我明白那些专家学者的意思,他们希望赵本山将原汁原味的二人转传承下来,可是这种希望违背艺术发展规律。如果是靠国家养着的院团还可以,不必考虑生存问题,可对二人转这样要求,那就是逼着他们没饭吃,而且让二人转永远停留在300年前的水平,也没有道理。”崔凯给记者举个例子,几年前,他曾提议在刘老根大舞台每天演出的5副架中,单拎出来一副架就演传统二人转。崔凯说,前几分钟观众还在看,可时间长了观众也都坐不住了,也正是这事触动了崔凯,他跑到后台跟赵本山说:“还是别唱传统段子了,不然把观众都唱跑了。”崔凯告诉记者,在词典里,传承的解释是更替继承,可学者们只是片面地强调继承,他觉得没有道理,因为那种简单地继承跟冷冻和封存没什么区别,二人转假如也那样脱离生活,那么二人转也会跟其他衰落衰亡的艺术门类一样,变成“植物人”。

    改名了,还有二人转吗

    其实关于二人转,关于赵本山,乌丙安不是第一个出面质疑的人,早在他之前,清华大学美学教授、文化批评家肖鹰不认可小沈阳是二人转演员,称其所表演的是变了味的“灰色二人秀”。肖鹰表示,“二人秀”只有两点与“二人转”相同:演员是东北农民出身;以男女配戏为基本表演形式。除此之外,“二人秀”在审美趣味上,追求低俗,甚至恶俗。话说得尖刻,且针针见血,不过这种评论在崔凯眼中有些可笑,他告诉记者:“我觉得很多学者本身对二人转一知半解,他们不太懂二人转是什么?现在他们说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叫二人秀,那么我问问他们,假如它改名叫二人秀了,现在还有没有二人转了?为什么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打动不了专家学者呢?”

    转行了,还是赵本山吗

    据崔凯了解的情况,现在全省共有72家国有专业文艺团体,在去年上交的税收总额上,72家的总和都敌不过赵本山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就在全国民族艺术走向衰落之时,赵本山能创造出这样骄人的成绩,是我认同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崔凯说。

    前不久,赵本山赴港学习,曾有媒体质疑赵本山是在作秀。崔凯说:“赵本山将自己的事业做到今天很不容易,因为他一直在凭自己的感觉去经营,但是继续往前发展肯定有困难,在企业管理和文化发展方面有哪些契合点,如何能找到这些规律,都是他这次学习的目的。”崔凯表示,赵本山的学习并不意味着他要改行当企业家了,更重要的是,赵本山要把自己的艺术跟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目前的文化产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下去。
(来源:时代商报 记者 高宏)

 

 

回应质疑本山改良了二人转
 

 

  日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开腔炮轰赵本山,称刘老根大舞台演的不是传统二人转,赵本山将有可能被取消传承人的资格。记者第一时间连线赵本山经纪人高大宽求证,他表示,目前还没接到任何通知,自己也只是刚刚听到一些质疑,但赵本山不会因此改变二人转风格。

  要传承必须先有市场

  其实,关于赵本山是否有资格担任传统二人转传承人的资格,在去年年初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示阶段,就有部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专家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赵本山所演出的所谓“二人转”与原汁原味的东北“二人转”其实已经有很大差异。

  但公示后,赵本山仍然成功当选传承人。随着刘老根大舞台扎根北京、小沈阳等二人转演员火遍全国,赵本山二人转传承人的资格又遭异议。

  对此,高大宽表示:“本山绝对不会因为这些争议和质疑而改变目前二人转的风格,他对这些争议已经看得很淡然。有人说刘老根大舞台表演的二人转不是传统的二人转,的确,现在的二人转是改良后的,是经得起市场验证的,我们的演出在国内一票难求,就说明了大家的喜爱程度。二人转要在城市里演出,必须要创新。要演出传统二人转大戏,我们这些演员也能,像小沈阳、王小利这些都是传统二人转演员,唱大戏唱几十场都没问题,但城市人肯定不来捧场,那样,二人转演员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何谈传承和发展?”

  本山不会改风格

  高大宽表示,很多人没有到东北农村去听过传统二人转,其中除了传统大戏,还有很多粗口,而且一些小剧场里还有许多黄色段子。“而本山改良了二人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倡‘绿色二人转",把粗口等一些糟粕去掉,在我们的剧场里,一家几代人可以一起看,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这在以前的小剧场里是不可能的。”

  对于目前专家质疑二人转中使用各种娱乐方式来搞笑,高大宽表示,二人转一直作为东北人茶余饭后的消遣项目,精髓是让人快乐,这也是继承二人转的最高原则。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凭什么取消赵本山的传承人资格?

 

  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刚刚落下帷幕。提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人转,在赵本山的推动下,“刘老根大舞台”进京,小沈阳如火如荼全国巡演,一时间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让二人转火遍全国。但一些专家学者并不“买账”,对于赵本山领衔的传承事业再次提出种种质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指出,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国家级传承人的资格。(6月19日《扬子晚报》)

  二人转在赵本山的推动下,确实走到了最为辉煌的时刻。但是,这种现象对二人转到底是传承和弘扬,还是驱逐或变异,恐怕还真不好说。

  此前有过一场关于二人转是否太俗、能否登上大雅之堂的争论,赵本山力排众议,以“不管是田间地头,只要老百姓爱看,那就是‘大雅之堂"”占居舆论上风。其实,专家学者们关心的并不仅仅是二人转俗不俗和能否登上“大雅之堂”,而是现在观众看到的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人转。毕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是要放到历史的环境中接受检阅的,而不能只看一时的红火。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真替赵本山捏把汗。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指出,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小沈阳的火爆演出是变味的“二人秀”,也不是二人转。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国家级传承人的资格。

  乌丙安教授这么说有无道理呢?我认为是有的,绝不是危言耸听。

  不能不承认,现在的二人转确实有点变味,用“二人秀”来形容并不为过。我手头有多套标注“二人转专场”之类字样的VCD碟片,虽然每每欣赏都乐得不得了,但真的感觉不到二人转的“味”在哪或有多少。实际上,它们不过是假二人转之名,行娱乐之实而已,说是拼盘幽默演出或许更合适。这当然不是赵本山的过错。甚至,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受到了广大观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但作为一门艺术,失去了传统风格和特色,也就谈不上传承了。

  赵本山凭借二人转起家,成为当今小品队伍或者说整个喜剧界“至尊”人物,这个人们并无疑义。赵本山凭借自身名气和影响,将东北30多位当红二人转演员收为弟子,这也没什么不好。能有赵本山这样一位大师领队,将二人转由东北民间风风火火地推向全国,对二人转演员、对全国观众来说,难道不是幸事吗?但是,赵本山既然当起了二人转“掌门人”,就要担起重任,将二人转进一步发扬光大,争取不断迈上新台阶。任何一门艺术,在发展的过程都应与时俱进,但这不是简单的变异,更不是追求一时的红火、辉煌。二人转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仍然是非不断,倍受争议,不能不引起反思,特别是赵本山要深刻反思。

  我们不能不担心的是,赵本山领导下的二人转“赵家军”,会不会走入追名逐利的误区,继而导致二人转遭“驱逐”,甚至是“毁灭性”的重创?你看,那些二人转演员,在赵本山的张罗下,一个个涉足影视圈,先后集体性出演了《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如今小沈阳、毛毛、程野等人还参加了张艺谋的影片拍摄,真是八面威风呀。要名有名,要利得利,他们还有心思专注于二人转表演和创作吗?就拿小沈阳来说,都说是目前最火的二人转演员,可他现在到处巡演,演的都是什么呢?不是唱歌,就是单口秀,早已与二人转相去甚远!还有赵本山,口口声声弘扬二人转,可他究竟做了哪些实质性的工作呢?是潜心研究,还是精心创作,亦或是专心表演?恐怕都不是。研究和创作,那是软性、隐性的工作,我们也许不好过多评议。但表演呢?赵本山也参加过不少次刘老根大舞台演出了,可他有几次真正表演二人转节目了?每每不也是唱唱歌或拉拉二胡?而在其它一些晚会上,就更不必说了。不能身先士卒坚持表演二人转,还能当好“传承人”角色吗?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网友:万阕歌)

 

 

到底想让赵本山怎么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底该有怎样的行走轨迹?谁也说不清楚。亲爱的专家们,既然在二人转的传承与发展上想不出好办法,能不能让赵本山在二人转上探索一阵子再发言?

   一直宣称要打造绿色二人转的赵本山,去年正式成为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当起传承二人转的大任,但近日有专家透露,赵本山有可能被取消传承人资格。

   当赵本山在央视折腾小品、折腾东北二人转的时候,专家们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的“缺陷”:黄与俗,这个俗当然不是通俗的俗,而是庸俗的俗;当赵本山成为东北文化领军人物的时候,他们又呼吁二人转该改革或改良;当赵本山倡导“绿色二人转”,在除了东北以外的京津之地开设“刘老根大舞台”,并想让二人转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专家们又嫌赵本山的此二人转非他们心中传统的二人转,连流行歌曲和模仿秀都上去了,改良得太离谱,要取消赵本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俺实在看不下去了:干不好,不干还不行,到底让人家赵本山怎么办嘛。

   专家们就是厉害,总能看到问题之所在。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专家们看到了二人转的问题,却没有给出二人转该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办法。只留赵本山一个行动派左冲右突企图在二人转的问题上既“绿色”满足专家的胃口,又能保住其精华让老百姓更广泛地接受。

   在二人转的传承和发展上存在争议和分歧,甚至是质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以取消某某资格为条件要挟。说实话,取消不取消赵本山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资格,赵本山依然是以二人转为主体的东北文化的领军人物,这个“标签”谁撤也没有用,因为它是赵本山从老百姓那里挣来的,是老百姓给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如今尚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谁也不可能细化或量化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共同参照执行。在如此情况下,能冒出个愿意探索的领军人物实属不易。很显然,赵本山在二人转发展上的使命感是非常强的,这一点,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他愿意且有能力挑起这副担子坚持着往下走,这就值得我们鼓与呼。

   也许在专家们看来,赵本山腰缠万贯,动辄一呼百应,明星云集,早已是个明星和文化商人,与那些还挣扎在生存边缘、苦于不知该如何继承和发展手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艺人早已不是一路人,而这些人才是他们眼中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大家都在摸索,它的传承人到底该有怎样的行走轨迹?谁也说不清楚。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文化领军人物赵本山而言,他走的路是没人走过的路,如果人人都知道该怎么走这条路,还要领军人物干什么?

   既然是这样,亲爱的专家们,能不能让赵本山在二人转的继承与发展上探索一阵子再发言?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张宇)

 

 


赵本山当传承人,专家“不高兴”,谁高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国家级传承人的资格。小沈阳的火爆演出是变味的“二人秀”,也不是二人转。清华大学美学教授、文化批评家肖鹰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6月19日《扬子晚报》)

  专家们的“另眼相看”,笔者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认为,赵本山所演出的所谓“二人转”与原汁原味的东北“二人转”相去甚远?试问,如果把传统的东北“二人转”搬出来,谁看?如今,就连国粹京剧都顺应了时代潮流进行了改革创新,吸收了很多现代的元素。为什么““二人转”不能创新?赵本山不成为“二人转”国家级传承人,谁更有资格?

  赵本山把“二人转”“转”出小剧场,走进央视,推广到全国,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贴近生活、诙谐风趣的东北“二人转”,而且“刘老根大舞台”进京,以及甘当绿叶力推弟子“小沈阳”而风靡全国,更是把“二人转”推向了极致! 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来学东北话、唱“二人转”!凭借赵本山的巨大影响力,他操办“二人转大奖赛”和“刘老根系列”,积极倡导“绿色二人转”,更是对“二人转”的传承、创新、改良。后来他把心血投放到扶植二人转艺术和农村题材小品及电视剧创作上,使“二人转“艺术达到了巅峰。毋庸讳言,“二人转”的复兴与赵本山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刘老根大舞台”充满着商业气息,殊不知,这里既是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表演东北‘二人转"的场所,也是他们剧目创作、改良的、重排的“家园”。如果没有这块“沃土“,东北“二人转”的发展、继承便无从谈起,如果没有资金做保障,再好的曲艺形式,也会成为无本之源。

  据悉,“二人转”近年来在东北演出火爆,赵本山所在的辽宁省民间艺术团在7个剧场常年演出。据《人民日报》报道,2008年,8个“刘老根大舞台”,年创收超亿元,不难看出,只有根植于“民间”的艺术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和欢迎。

  按照规定,传承人要全面掌握相关技艺或者掌握全部过程,而且有较高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当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品传世。赵本山以上四点要求,赵本山究竟够不够传承人资格,自不必说。

  尽管有专家指出,即便赵本山对“二人转”的贡献非常大,但是作为纯粹的“二人转”传承人,恐怕难够资格。乌丙安教授也曾提出质疑,“萨克斯也吹上了,流行歌曲也唱上了,模仿秀也上去了,这跟二人转无关!小沈阳的火爆演出是变味的“二人秀”,不是二人转。笔者以为,这些争论,实在没有必要?艺术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创新的结果与评价标准,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老百姓的口碑说了算,如果没有民众的认可,任凭几个专家或某个组织吆喝,也起不到波澜。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是民间对“二人转”之赞誉。喜欢赵本山、喜欢“二人转”的观众,对于赵本山被认定为候选人感到很高兴。其实,倘若赵本山成为“二人转”继承人,他可以利用名气、资金等最大限度地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笔者觉得,赵本山成为“二人转”传承人,当之无愧!

    赵本山说过:“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生活是需要开心的,千百年来的二人转就是这么来的。”但愿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像这句顺口溜一样,老百姓开心就好!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网友:刘力)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