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日本“人间国宝”获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教授称号
作者:1971 创建时间:2009-05-25 11:29:00

 

日本“人间国宝”获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教授称号


    本网讯 5月15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仪式,授予日本“人间国宝”、“狂言”表演艺术家野村万作“名誉教授”称号。野村万作率长子野村万斋先生等一行10人出席仪式。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德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科研处处长马盛德,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建君,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副所长刘文峰、贾志刚以及戏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刘厚生、王安魁、麻国君等20余人共同出席仪式。

    此次日本“狂言”大师野村万作及其子野村万斋的访华,是受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进行“2009年日本传统舞台艺术‘狂言"访华友好公演”。

    “日本的能、狂言起源于中国,这次来华公演可谓是‘衣锦还乡"。”2008年被日本授予“人间国宝”荣誉称号的狂言大师野村万作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此次访华公演时说,“我将尽其所能在舞台上向中国观众展现狂言的真髓及其独特魅力,为促进中日友谊尽力。”

    野村万作是日本的戏剧大师,出身于日本狂言世家,1931年生于日本东京,为第六代野村万藏(艺名)之次子,是日本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物。其表演在常年的舞台实践中继承了日本狂言野村家族流派艺术的传统基础,并赋予了新的创造,富有鲜明的个性与节奏感,舞台表演细腻、精妙、洒脱。野村多次访华,曾与中国著名昆剧大师张继青合作演出《秋江》,为加深中日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鉴于野村万作的艺术造诣,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向其授予“名誉教授”的称号。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为野村万作访华题写了贺词,高度评价野村万作此次中国公演对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名誉教授”授予仪式上,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刘德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野村万作颁发“名誉教授”证书并表示热烈祝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主持仪式。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戏曲界知名专家学者刘厚生、王安葵、麻国均等以及日本方面的专家学者藤冈道子、竹下景子等先后发言。野村回顾了1956年在日本观看梅兰芳、袁世海、李少春演出的感受,对1976年访华交流记忆犹新,特别是在几十年的中日交流中,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狂言的理解与喜爱,让他深感欣慰,也深受感动。而对于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矛盾,特别是如何在年轻人中产生影响,让年轻人接受并理解传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中日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野村万作的长子,野村万斋不仅多次参加日本国内外的狂言、能乐公演,同时运用古典技法编排现代作品,并在现代剧及电影中担任主演。他认为,例如中国昆曲、日本狂言这样的传统艺术,要思考如何对当代生活做出贡献,成为当代精神支柱;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既要通过教育来达到传承的目的,也要通过艺术形式自身的创新。座谈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主持。

    当晚,北京长安大戏院人头攒动,野村万作的经典狂言作品《三番叟》、《棒缚》、《茸》在这里公演。在《茸》中,野村万作携长子、孙子同台亮相,祖孙三代的精彩演绎得到了中国观众的认可。据悉,演出的舞台布景全部从日本搬运过来,舞台装饰非常讲究,基本原汁原味地保持了600年前狂言的传统风格,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番叟》、《棒缚》、《茸》,是“野村万作、狂言十八选”中的经典作品,凝聚了野村长期艺术生涯的心血。“狂言被称为人间赞歌。其特点是在舞台无论是怎样的对立,但是到了幕后他们都会握手言和。通过这次公演,我想把狂言的真髓以及其幽默介绍给各位观众。有句话叫做‘鞭策老驱"。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并祝愿日中两国之间的交流能够长远、充实、更上一层楼,我会在《三番叟》祝福舞的表演中展现给各位观众。” 野村万作说。

    狂言是日本古典剧种之一,是以动作、台词、舞蹈表演的戏剧。原在日本“能剧”演出的间隙中插演,与“能剧”合成为“能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狂言”逐渐摆脱对“能剧”的从属地位,趋向于独立演出。2001年,包含有“能剧”和“狂言”的“能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