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桃坪羌寨美丽依然
作者:1940 创建时间:2009-05-12 22:17:46

 

桃坪羌寨美丽依然


 
 
这是桃坪羌寨的一户普通人家,在三代人的努力下,他们家的“尔玛人家”家庭旅馆
重新开张了。虽然说男主人外出采购,但他们希望用成员不齐的这张照片欢迎中外游客。

  大地震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活还在继续。在前不久的灾区回访中,我心中最为牵挂的是:那些受灾的群众是否已经搬出帐篷?那些受损的村寨是否已经得到修葺?那些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羌族文化是否得以保护和传承?

  如果说想了解羌族文化,那么最为直接的就是去羌寨走走,因为那里是羌族文化的“活化石”。

  忧心被信心取代

  “桃坪羌寨美丽依然!”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理县桃坪羌寨时,心中发出的感叹。

  “欢迎,欢迎!辛苦了!”桃坪村村委会主任龙秋华大姐满脸堆笑地和我打着招呼,让我回想起一年前的场景――也是在桃坪村,我们遇到了桃坪村的龙小琼。

  龙小琼在当地颇有名气,她带领村民发展桃坪羌寨旅游,有点羌寨代言人的味道。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羌寨,她和同村的其他羌族同胞一起建起了一座具有现代旅游设施的桃坪新寨。就在新寨落成后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破灭了桃坪人的致富梦想,而且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仅龙小琼一家的损失就高达300多万元。

  记得从我见到龙小琼到离开桃坪,曾经热情好客的她脸上写满了疲惫。那忧心忡忡的神情,几乎印在桃坪羌寨每个村民的脸上。

  而今,满脸笑容的龙秋华让我看到了桃坪村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喜悦。穿行在桃坪古寨,遇到的村民都在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虽然有些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从他们的热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灾后应急抢险结束后,桃坪人就抓紧时间商量重建家园。当时他们就从多种渠道想办法,打算用筹集来的1000多万元资金,修复古寨、重建新寨。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的时候,湖南对口援建理县工作队的同志来到桃坪,给他们带去一个更为振奋人心的消息:桃坪羌寨灾后恢复重建被纳入到湖南对口援建理县的重点项目中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家园重建不仅有了资金保障,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投入,桃坪羌寨的旅游产业能够远远超过地震前的规模和档次。”龙秋华兴奋地说。

  “新新寨”比新寨的功能更多

  龙秋华对新寨的美好憧憬,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地震发生几个月后,理县就专门成立了桃坪羌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对羌寨的受损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初步重建方案。

  桃坪羌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贤军介绍说,由于桃坪古寨属于国家重点文物,国家文物局提出了“修旧如旧”的重建方案,并请来了有修复古建筑经验的公司对桃坪羌寨的碉楼等受损部位进行了及时的加固。在湖南对口援建理县各项工作开展后,桃坪羌寨被纳入到重点援建项目,按规划,用于承接旅游接待功能的新寨,在规模和功能上和原来相比,将会有着质的飞跃。理县旅游局、文化局等部门也将联合投入1000多万元,在桃坪建设一座羌族文化展示大厅。羊皮鼓等羌族特色表演和羌绣等羌族独特文化都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

  “以前游客到桃坪的时候,也就是吃吃饭、住住我们的小旅馆,晚上几乎没什么大型活动,客人想逛逛都没地方可去。和过去我们建设的新寨相比,我们即将建设的‘新新寨"还要盖演艺大厅、羌族文化传承所等设施。如果这些设施能够建成,我们桃坪的旅游产品档次将会得到大幅提升,桃坪旅游必将迎来大发展的好机遇。”龙秋华说。

  按照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设想,桃坪新寨中将形成3个主要功能区,即旅馆住宿服务区、旅游商品服务区和餐饮酒吧服务区。由于桃坪羌寨紧邻317国道,新建的餐饮酒吧服务区将紧邻国道,这样不仅能为新村的游客提供多样的特色美食,同时还能为过境车辆提供就餐服务。紧挨着餐饮酒吧服务区的是旅游商品服务区,主要为游客提供各种带有羌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而旅馆住宿服务区则选择在远离国道和餐饮酒吧的地方,并以旅游商品服务区作为缓冲区域,充分考虑到了游客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

  旅游重建,软硬环境双管齐下

  按照灾后重建构想,新寨作为老寨的补充内容和完善,不仅在风貌上达到与古寨相统一,在功能上还增加了游览项目和服务内容。据范贤军介绍,桃坪羌寨古寨修复预算将达到7000多万元,而新寨的投入也将增加到9000多万元。“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湖南、理县和桃坪村民共同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范贤军说。

  如果把羌寨修好了,没有相应的文化项目和羌族非物质文化“入住”,桃坪古羌文化旅游必将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尚未修复重建之前,桃坪人已经开始注重羌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了。为了尽快恢复桃坪羌寨旅游产业,桃坪人做到了软环境建设与羌寨重建同步进行。

  如今穿行于桃坪羌寨,可以看到很多羌族妇女坐在自家门前台阶上,一边做着羌绣,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记者还遇到了一位中年妇女,胳膊上挎着一个布袋,布袋上别着几种颜色的针线,一边走一边制作着羌绣鞋垫……

  龙秋华说:“前不久我们专门成立了桃坪羌绣协会,已经有300多名妇女参加了协会,大家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手中制作好的羌绣送给远方来的游客作为纪念,让更多的人知道桃坪羌寨、想来桃坪羌寨。”
(来源:中国民族报,记者 李睿劼 文/图)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