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开发香云纱
因为一份佛山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复杂的传统工艺著称的名贵布料香云纱再次备受关注。近日闭幕的佛山两会上,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曾小英提出政府应大力扶持香云纱生产基地,并大胆建议综合开发香云纱的经济和文化价值,逐步形成香云纱产业链,做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历史】
一度兴盛售价不菲
曾小英在其提案《关于大力扶持香云纱生产基地,建设香云纱创意工业园的建议》中提出,广东早在明永乐年间(约15世纪)就开始生产并出口香云纱。到上世纪30年代,香云纱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光顺德就有香云纱生产工厂500多家,1万多名工人,日产香云纱4000多米。然而到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化纤棉织物的兴起,香云纱产量逐年下降,直到本世纪初,顺德的几位有香云纱生产经验的老板重新办起工厂,这才使香云纱重放异彩。“目前,香云纱全世界只有中国能生产,中国只有我市顺德区还在生产。”
提案提到,由于香云纱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全过程都是纯天然、人工操作的,绝无污染,已经成为时装界的新宠。该提案称,目前全国有三家从事研究、制作香云纱服饰的生产企业,80%的产品出口国外。据有关数字显示,目前国内的香云纱产值在数亿以上,由于在海外市场极受欢迎,香云纱虽然价格昂贵,价格高的一件衣服高达数万元,仍然供不应求。
【现状】
众多因素限制扩大生产
曾小英提出,虽然香云纱生产工艺目前已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申遗”成功并没有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任何改善,国家及地方政府都没有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企业依然处于自谋出路、自谋发展的状态,在扩大生产方面面临场地不足、原材料成本上升、税收压力大以及人才困境等种种制约。在人才问题上,曾小英特别提到生产香云纱需要很高技术。各种操作不是靠科学数据分析,要靠生产者的天分、经验、感觉,因此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香云纱生产。
不仅如此,由于香云纱生产过程长,日工作时间长,所有的工作又大多是手工操作,工作非常辛苦,需要强烈的热爱之情和责任心才可以坚持。
【建议】
创建香云纱创意工业园
曾小英感叹,目前顺德香云纱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并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和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她指出,目前香云纱的加工和制作主要在顺德,但服装设计、加工却集中在中山和深圳,不利于减少成本。“一米香云纱出厂只卖一百几十元,而做成衣服却值几百上千元。自己有技术和资源,却让别人赚了大部分!”
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保护并扶持现有香云纱生产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为企业扩大发展排忧解难。例如考虑香云纱生产的特殊性给予部分减税。另外,她建议以伦教为中心,以现有香云纱生产企业为依托,规划香云纱生产工业园区,逐步把香云纱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拳头产业之一。
由此她建议政府围绕香云纱的生产,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人加入生产行业,扩大、增加生产工厂,形成一定的规模。
曾小英希望可以开发旅游观光资源,把分散的顺德丝绸博物馆移入工业园,逐步形成集参观香云纱面料制作过程,参观服饰生产过程,参观丝绸博物馆,现场订购香云纱面料加工、购买香云纱服饰、美食品尝于一体的创意工业园。
相关链接
香云纱的由来
据《广东省志丝绸志》记载,“香云纱”俗称“茛纱绸”,为茛纱、茛绸的合称,是目前世界防治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茛纱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在提花手拉机上织成的具有扭眼通花的纱罗组织织物,茛绸则是用平纹织机织成的平纹织物,然后利用植物薯茛茎块的液汁多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再用含有氧化铁成分的泥土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经反复多次晒、水洗后使胶状物变成黑色而成的产品。
用茛纱所制成衣,穿着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称之为“响云纱”,后取其谐音为“香云纱”。它具有挺爽柔润、,日晒、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强,易洗易干、经久耐穿等特点。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新快报记者 陈荣炎 实习生 蒲少婷 文/图)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