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曾经流传天山南北的叙事史诗活力枯萎
作者:1508 创建时间:2008-12-16 10:18:15

“达斯坦”能否千年传唱

曾经流传天山南北的叙事史诗活力枯萎

 

  作为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达斯坦”曾经使天山南北牧民部落和绿洲居民的生活斑斓多彩。然而时下,“达斯坦”的活力正快速枯萎,人们担心,年已古稀的传唱艺人们能否千年续唱“达斯坦”?

  近日,从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一间哈萨克族民房里,传出“达斯坦”《斯路恰西》的歌声。77岁的老人哈孜木?阿勒曼,正在忘情地叙述长发美女斯路恰西和爱人阿勒泰的爱情故事。这首长长的叙事史诗,可以唱上整整半天。

  提起哈孜木老人,了解“达斯坦”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新疆现在唯一能够凭记忆完整唱出104首哈萨克“达斯坦”的艺人,而这104首“达斯坦”用七天七夜都唱不完。哈孜木也因此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前不久,老人刚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把104首“达斯坦”的歌词全部手写记录了下来,每一本都汇集成上百页的厚厚“手抄本”。阿勒泰地区文化部门还为老人做了音视频资料,希望将这些悠久的文化瑰宝一直传承下去。

  哈孜木说:“我老了,有时候用几个小时唱完一曲‘达斯坦"就感觉很累了。如果不能把这100多首‘达斯坦"传给后人,我怕我走后它们就彻底失传了。”

  和哈孜木一样,阿布力米提也是大名鼎鼎的“达斯坦”传唱人。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在墨玉县的阿布力米提,生活一直比较贫困。以前还能通过演出挣些钱,但现在听众越来越少,演出几乎没有了,许多“达斯坦”传唱者都不得不找其他工作谋生。

  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衰落。像“达斯坦”这样靠口传心授的悠久民间文化,由于老艺人的离去和后继无人的冷清局面,开始逐渐枯萎。

  为了保护“达斯坦”这一民间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将其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今年6月获得通过。目前,新疆主要通过原生态、专业保护、教育、媒体和文本五种方式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作者:李芮)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