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昆曲引入民间资本 连续3年推出公益演出
作者:1505 创建时间:2008-12-15 13:53:08

昆曲引入民间资本

连续3年推出公益演出


    11月28日,为期3年的“盛世宝玉昆曲全球公益专场”,完成了其第一年在南京的354场演出。为了解这一年公益演出对昆曲推广所带来的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他表示,此次公益专场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令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焕发生机,而在未来,昆曲还要以更多元的发展方式走向市场。

    200多出昆曲折子戏轮番登场

    11月20日,江苏省昆剧院的兰苑剧场里座无虚席,大幕拉启,昆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折服了前来观看“盛世宝玉昆曲全球公益专场”第346场演出的观众。当晚上演的剧目是《九莲灯?火判》《孽海记?双下山》《红梨记?亭会》3出昆曲折子戏,这样场场爆满的场景,在这一年里已经司空见惯。

    据了解,自去年11月28日晚开始,江苏省昆剧院启动了为期3年的“盛世宝玉昆曲全球公益巡演”,这是自昆曲诞生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演出剧目最多的公益推广活动。巡演首先从南京开始,持续一年时间,每天晚上19点15分(周六14点)在兰苑剧场准时进行公演,观众只要通过网上或者电话预约订票,即可免费入场观看。期间,江苏省昆剧院安排了《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窦娥冤》等200多出昆曲著名经典折子戏轮番登场,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在明后两年,江苏省昆剧院还将前往全国29所高校、世界上26个国家进行巡演。

    “这次巡演的启动对昆曲在全球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许多国家一级优秀演员都主动参与到公益巡演中。”柯军告诉记者,为了使巡演真正做到“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新戏”,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具有600年悠久历史的昆曲,江苏省昆剧院大力挖掘传统剧目,如《风筝误》《长生殿》《绿牡丹》等,使剧目一下子增加了30多出。为了适应不同的观众人群,还将《桃花扇》改编成6个版本。“排练场是天天占满,演员们每天都坚持练功、学戏、切磋。”

    免费看戏培养观众欣赏兴趣

    近日,当记者拨打“盛世宝玉昆曲全球公益专场”的订票专线时工作人员告知,免费订票热线很火爆,在南京的最后几场昆曲公益演出门票已经全部被预订完,并且之前的300多场演出,也几乎都是在开演前大半个月票就订完,而昆曲公益演出专题订票网站,同样呈现出一票难求的情景。

    据了解,连续的昆曲公益专场演出,吸引了许多观众,培养了一大批的昆曲迷,观众的身份呈比较多元的状态,无论白领、大中小学生还是普通市民都积极加入,其中30岁以下的观众占了近1/3,还有不少是来南京的外国游客。“除了早早订票来看戏,还在网上交流,大家经常分享观看昆曲后的感想,气氛很活跃。”11月20日晚,记者在观看昆曲346场公益演出前,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四位同学交流得知,他们现在都成了昆曲迷,“以前总觉得昆曲太高雅,老师在课堂上推介有免费演出,才过来看的,我们中最多的已经看过十多出戏了。”张同学告诉记者。

    南京市民周女士对看昆曲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周女士经朋友推荐后熟悉了昆曲,非常欣赏演员们的唱腔,近2个月来从未间断过观看昆曲演出,“实行免费公益专场,不仅昆曲迷得到了实惠,还有了更多新戏上演,让新老昆曲迷都很喜欢”。

    参与组织此次公益演出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公益演出之所以能吸引人,不仅仅在于免费,更在于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现代人放下浮躁的心态,细细品味昆曲的精髓,很容易被这门古老的艺术吸引。

    民间资本助推昆曲公益演出

    “公益演出对推动昆曲发展,尤其对青年演员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帮助。”据柯军介绍,之所以能够连续3年大手笔地推广昆曲,得益于江苏一家民营企业每年180万元的赞助资金。

    自2001年昆曲被列为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昆曲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得到相当的重视,国家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保护经费,但昆曲的发展仅靠政府扶持还是远远不够,昆曲事业的创作和开拓,及大量剧本的发掘仍处于一个较为困难的阶段。“企业可以看到昆曲带来文化方面的品牌效应,而昆曲也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推动其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样的公益专场在全国其他城市是没有的,开创了昆曲演出的一种合作形式”。柯军表示。

    由赞助单位派来的“昆曲义工”陈栋认为,该公司以公益形式支持昆曲发展,是因为“公益免费形式的演出可以引导许多热心观众参与,希望有更多陌生面孔出现在剧场里,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关注并推动昆曲的传承和发展”。

    将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

    据了解,近几年来,江苏省昆剧院在开拓昆曲演出市场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五六年前该院昆曲全年演出才五六十场,而到2005年已有235场,今年上半年的演出就达到348场就,预计全年演出500场,与早年的演出市场相比,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重要的是要有市场需求,昆曲才有活力,谁赢得市场就赢得发展和机遇。”谈到这一年昆曲公益演出带来的影响时,柯军表示,有喜悦,正因为昆曲表演是非物质的、观众也是非物质的,得以共同打造鲜活的艺术博物馆;但还有很多遗憾,虽然在南京把昆曲剧目传承推广得较好,但影响力还不够,如果扩大的话,还要拉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其中。

    今后,昆曲如何获得社会更多的认知?柯军认为,昆曲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挖掘现实生活的元素,给予实验的土壤和条件,以5?12大地震为题材的新概念昆曲《1428》,近期在东南大学演出后,就产生了强烈反响。“对传统的昆曲剧目需要纯粹地进行呵护,而艺术的发展必须创造新的东西,才能获得当代人的响应,比如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金融风暴等题材,同样可以演绎成昆曲剧目”。

    除此之外,江苏省昆剧院明年还将进一步与企业合作推广昆曲,“例如与餐饮企业合作,消费者用完餐后,可以进入剧场欣赏一出昆曲,当然这种演出并非堂会式的演出,也丝毫不会降低昆曲的高雅品味。今后昆曲的推广方式将会是多元的。”柯军表示。

(来源:中国消费网/作者:孙林美 薛庆元)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