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图片展”在文化部隆重展出
2008年1月22日,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传统节日图片展”在文化部一层大厅隆重展出,此次展览将跨越春节,为期40天。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决定,不仅体现出政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上的建设性举措,也体现出对于人民意愿的积极回应。
文化部举办此次展览,就是希望借此契机让人们更加直观地领略到我国具有传统意味的节日文化,进而燃起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守护的热情和信心。该展以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节日为基本范围,由近90张精美图片和7千字说明文字,组成54块展版,以传统屏风的新颖形式展出。集中介绍了春节、端午节、傣族泼水节、雪顿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先生为此次展览撰写对联:“长空吐瑞九万里风鹏正举,大地回春五千年文明永传”,既颂扬了中华五千年文化有其一脉相承的传统,同时也表明了保护举措的环环相扣,成果卓著。对联旁边悬挂着红色的灯笼和串串爆竹,精心的设计、丰富的内容都为文化部办公大楼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它是以精神性和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方式,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传统延续至今,并成为一份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提升和扩展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来源:文化部网站)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