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3-18   星期二   农历二月十九   惊蛰 惊蛰
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运河
创建时间:2007-11-26 11:07:40

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运河

  法国的米迪运河修建于1681年,全长仅240公里,1996年就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却仍然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现象引起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控制专业的大学生王进的注意。(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这一结果,也许,对于我们每个中华子民来说,都是件非常痛心的事。可痛定思痛,我们是否应该从此次“申遗”失败的事件中,得到某些启示和反思呢?笔者认为的启示就是,长久以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一直是文化遗产最强有力的保护主体,可民众呢?我们应该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人。

    也许,这可从学生王进在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来说明。调查发现,大运河申遗开展得不顺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政府宣传不够,二是由于民众的文化意识不强,对遗产认识不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王进等学生进行了发放宣传单、集中宣讲和万人签名等活动,配合政府向当地群众普及有关大运河的科学及保护知识,以提高民众保护大运河的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是文化遗产最强有力的保护主体,“自上而下”的保护机构和行动贯穿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之中。相比之下,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政府的引导下,民间力量对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内各地群众也表现出了一些感人、可敬的“护宝行为”。这些“护宝行为”突出的反映了当民众感受到家乡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了解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之后,所形成的自觉自愿的保护意识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难想像,各地的文物已伴随当地民众度过了经年的沧桑,凝聚了世世代代在此劳作的人们的情感,他们所做出的爱宝、护宝意识已溶入他们的血液中。我们期待这样的“护宝行为”能够成为一种“护宝精神”,能够代代相传、一传千里。

    笔者认为,民众意识的觉醒是文化遗产最有力的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文物工作者和文物管理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希望各地积极倡导“民众应当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人”的理念,继续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以先进人物的言行带动保护文物的全社会行动,动员全体公民自觉履行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大运河“申遗”不成,更警醒的告诉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应该依靠民众的自觉行为来实现,因为,文化遗产保护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来源: 文化传播网 作者:周祖荣)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