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中国花鼓灯艺术保护见成效
创建时间:2007-10-25 09:52:17

中国花鼓灯艺术保护见成效

  50多种基本步伐,300多个单一舞蹈语汇,享有汉族民间歌舞典范之誉的中国花鼓灯艺术,近日在京举行高端学术研讨。来自国内各地的50余位知名花鼓灯学者、流派代表、传人等,就花鼓灯艺术保护与发展、院校的教学与传承等进行探讨。

  中国花鼓灯分布于沿淮流域,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夏代,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近年来,跻身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级试点行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后,花鼓灯保护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引起国内外关注。4年前安徽省蚌埠市实施了“三千双百”工程?D?D五年内培养一千个兰花,一千个鼓架子,一千个锣鼓班子,一百个花鼓灯班子,一百个花鼓灯艺人;创立了3个生态保护村;构建了从政府到乡间的科学保护体系;花鼓灯艺术纳入许多艺术院校教学课程……如今花鼓灯艺术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淮河人民重要文化生活方式。劳作之余或节假日,城乡田野花鼓之声时时可闻。花鼓灯艺术的活态传承经验,对非遗保护具有可贵的借鉴意义。与会人士认为,花鼓灯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由于花鼓灯艺术丰富多彩,生存状态复杂,保护上应注重整体性、原生性、多层面、合规律的生态保护;构建适合保护的机制体系;院校教学应更加科学规范。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省文化厅、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来源:人民网 记者:刘玉琴)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