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连台难叫座 少数民族戏剧路在何方?
10月11日到10月20日,中国首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在山西大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部少数民族戏剧在这里轮番上演。在这次被戏剧专家们一致评价为“好戏连台”的中国首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采访中,一些人们所不知道的镜头让记者在这个初冬热闹的艺术盛会中感到丝丝寒意。
万里奔波来参演
在此次首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许多少数民族戏剧都是不远万里,耗资不菲地来山西大同演出。记者了解到,此次会演演出的不仅有山西大同本地的戏剧,还有来自云南、甘肃、吉林等地的戏剧。
由于戏剧演出不同于其他,需要大量的演职人员和大批舞台道具,每次外出演出都耗资不菲。
为了省钱,吉林省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只让几位年龄大的演职人员坐火车,其他90余人则是乘坐该团租的两辆大巴车,10月15日上午八时出发从松原市出发,昼夜兼程,一路奔波,25小时后才到山西大同。
“路费,再加上其他,这一来回要花10万元。”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院长李靖告诉记者,虽然不想来,但这是全国首次少数民族会演,“有这个机会,又不肯将它放弃,就希望能拿个奖回去。”
记者了解到,10万元对该剧团不是小数目:他们剧团演出一场戏最多1万,而如果扣去成本,几乎所剩无几。
而为了参加此次演出,云南傣剧演出团的道具车仅在路上就花费10天时间。
“能来参加会演的团都是生存条件比较好的团,有很多非常好的剧目因为团里经费不足来不了。”李靖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许多来参演的院团来说,这次来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戏剧,并通过戏剧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拿个大奖回去”。
“如果得奖了,剧团就相对生存得好一点,如果不能得奖,靠现在的市场根本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李靖说。记者了解到,对许多院团来说,最梦寐以求的是能获得国家精品工程奖,“这样一年国家可以拨一些钱。”(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记者:原碧霞)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