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7-27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二   大暑 大暑
孙家正:建设形神兼备的城市家园
创建时间:2007-06-12 15:58:40


建 设 形 神 兼 备 的 城 市 家 园

――在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

孙家正
 
(2007年6月9日)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是中国人感恩祖先馈赠给我们文化财富的节日。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和市长们聚会北京,就当代城市的发展和前景,特别是城市文化问题,开展研讨,意义重大而深远。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并以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全世界城市人口在超过农业人口之后迅速攀升,全球性的“城市时代”已经来临。

    城市文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城市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舒适、便利和机会,也带来一些新的困扰和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家园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记忆消失、面貌趋同、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城市的发展不断地满足并刺激着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精神上、心理上的慰藉和憧憬却在不同程度地失落。人们在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兴奋的同时,应该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冷静思考城市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如何科学发展。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我们究竟在追求怎样的生活?当人们试图以全新的、理性的眼光审视扑朔迷离的城市形态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化的视角。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定历史、一定地域、一定人类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愿望的反映,同时,又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城市文化问题,可以说是当代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

    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园,城市建设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都必须坚持面向最广大的普通民众,同时也要回应不同人群的诉求。创造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生态环境,形成亲切无碍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空间,是民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面对现代生活的迅捷变化和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人们的物质需求需要不断地满足,而心理上的迷茫和困扰尤需抚慰。民众的生存状态、心理感受,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城市文化形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应该同时成为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城市建设和管理呼唤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环境和氛围,应成为考评城市建设水平高低、管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

    形神兼备是文化城市的重要特征。所谓形,就是城市的建筑、街道、景观,表现为城市外在的风貌气度;所谓神,就是蕴含在城市历史和现实当中的文化内涵,闪耀着一个城市独有的内在品格和气质。物态景观和人类活动因共有的文化内涵而和谐统一。一个城市只有形神兼备,浑然一体,才能保持永不衰竭的魅力。

    人创造了有形的城市,城市反过来又以无形的方式陶冶人、塑造人。市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社会风尚等因素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综合反映,也是城市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无论是有形的城市面貌,还是无形的城市精神,都是一定的文化使然。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留存于城市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融汇于城市生活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文化对城市的营造、演变,对市民的生活、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中的街区、广场、建筑、雕塑、装置、绿化、小品等等构成了城市有形和外在的物态系统,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而直抵心灵;同时,它们又承载着在城市空间中发生着的人类活动,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城市富有了充沛的人气和旺盛的活力。

    拒绝和防止趋同,保护和彰显个性,是当代城市建设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现代化、全球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其益处无需赘言,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现代化对于传统的消解,全球化对于个性的抹杀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声浪日趋高涨。尊重和珍惜城市的历史传统、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方能保持并彰显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文化韵味。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不仅在于它的规划布局、色彩基调、建筑样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在的气质、情感及其文化底蕴。城市的文化特色将是城市特有风貌和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发现、界定、保护、传承和拓展城市的文化个性与特色,方可构建起轮廓清晰、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神采独具的城市文化形象。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焕发着穿越时空的悠久魅力。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割断历史便也撕裂了现在。人类需要前瞻又耽于回忆,我们不能失去记忆,失去记忆也便失去了憧憬。城市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持和延续着城市文化,并促进着城市肌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赋予了人们真切的归宿感与认同感。我们必须坚守、传承、培育城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尽可能避免盲目开发对文化遗产、文化环境的破坏。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心理需求,也是当代人对祖先和子孙的责任。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城市的演化和发展是一个生命体的成长发育和有机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城市内在的遗传基因,顺应城市生成肌理和发展规律,在改造与完善中,有机更新,有序发展,使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备、文化韵味更加浓郁。

    城市建设不但要继承传统,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创造和更新。成功的城市必定是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城市。坚守历史传统、适应时代需要的文化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活力。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文化创新,需要有坚定的自信和包容的胸怀。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而不同是中国的哲学思维。追求和谐是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存在。追根溯源,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孕育并哺育了城市。这一点,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尤为明显。反哺农村,善待农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这不仅是道义上的必须,也是城市自身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尊敬的各位,我们于繁忙的事务之中聚会于北京,就城市发展及城市文化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这并非是坐而论道的空谈,而是在探讨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它关系到历史和未来,牵系着广大民众的愿望和幸福。我真诚地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以便就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形成共识,并以《北京宣言》的形式发布。

    谢谢!

(来源:文化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