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中国文化令世界称奇
创建时间:2007-04-28 09:22:34

近日,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中国文化令世界称奇



巴黎观众排队等候入场参观


  这几天,地处法国巴黎第15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4月16日至20日在此举行。“总部”因与法国荣军院、拿破仑墓、法国军事学院为邻素来引人瞩目,近日更因“遗产节”而“嘉宾”满堂,人流不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和保护成果,在春天的异域绽放出神奇的光彩。

  向西方亮出东方的传奇

  宋时的古琴,清代的皮影,有着60年历史的长5.6米、高4米的巨大云锦织机,舞台上热烈奔放的新疆木卡姆艺术……中国精心挑选的600多个文化遗产项目,给了巴黎观众巨大的惊喜。他们惊呼,中国有这么多的好东西,真是神奇!

  本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共展出了80多件实物、近千幅图片组成的120余块展板和2场专场演出。每一件实物都极具代表性,宋时的古琴“鸣凤”,已有近千年历史,其演奏的古曲《流水》至今仍陪伴着美国探索者号探测器遨游太空,上世纪50年代录制阿炳《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机,因留下人间最原始的弦音而附着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清代的广和楼模型、江南水乡戏台模型、贝叶经、几十米长的“龙档”等,多侧面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精髓。展出上千幅图片穿透岁月,图文并茂地彰显着古老中国的万千风情和博大精深。展览中唐卡、剪纸和云锦艺术的传承人在现场制作和演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文化助理瑞魏安多次称赞遗产节:太好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来看展览的都是西方人,中国在这里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两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尤其轰动。晚会以中国先后三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节目为主,并增加了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代表作节目: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清丽温婉,鲜活奔放。福建南音,侗族大歌无伴奏合唱,提线木偶戏,以及79岁老人载歌载舞的表演等,令观众心醉神迷,掌声不断。演出结束一些观众迟迟不肯退场,他们兴奋不已地交谈,要与演员合影。

  参加演出的演员日前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演出时曾震惊东瀛。这支队伍多半是没出过国门甚至家门的农民、牧民、大山里的孩子,最小的仅9岁。他们的表演质朴、不饰雕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与活力。

  规模创下60年之最

  此次展览展演的地点颇有规格,是在飘扬着192面国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有着1300平方米的展厅,能容纳近1400名观众的剧场。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外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年来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出席人员规格创下历史新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穆萨哈桑、执行局主席章新胜、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遗产节期间,正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第176届执行局会议。参会的58个国家的执委、各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以及法国各界人士近万人参加了展览演出活动。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000多米长的围墙上,悬挂着90幅大型图片,这是世界各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中国入选的四个项目赫然位居其中。中国是惟一一个连续三批入选、并有四个项目的国家。中国政府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国,也是最早批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

  松浦晃一郎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国一直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线,本次活动突出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中国在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合作的共同成果。章新胜说,此次文化活动,体现了中国的强大经济实力,更是中国软实力的展示。它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起到榜样性的作用,给发达国家一个震撼和推动。

  携手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破坏,面对种种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在为维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寻找保护对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性法律文件,开展了“世界遗产名录”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选活动。2001年迄今,已宣布了三批、共90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于2006年4月生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代表作”评审工作,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启动工程,制定措施,展开大规模普查,四个项目先后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中国第一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同时确立了每年“文化遗产日”,民众的保护意识日益觉醒,焕发出巨大的保护热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王文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起步较晚,但力度大,势头好,现已后来居上,走在世界前列。由于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就突出,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中国成都举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在中国落户。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 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代中国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遗产节,是在世界舞台展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珍贵“家产”,彰显了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成果与努力、决心和自信。更多的国际友人将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转自:《人民日报》,记者:刘玉琴 李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