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京举行
创建时间:2007-04-13 16:30:57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京举行

  2007年4月13日上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张旭、财政部教科文司王家新副司长、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屈盛瑞、巡视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纪检书记、图书馆馆长李长林以及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和社会各界专家、代表出席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主持。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以下简称《图典》)是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历时7个月编纂而成,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18个项目的相关内容,计六十余万文字、三千余幅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濒危状况,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完整系统地介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四级名录体系(国家、省、市、县)建立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全面呈现。《图典》的发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和财政部教科文司王家新副司长为首发式揭彩。

  文化部副部长、《图典》主编周和平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文化部对《图典》的正式发行表示祝贺,对参与编写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的、积淀下来的,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更加真切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特征,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他认为《图典》汇集和涵盖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个门类518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形态特点,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对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唤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图典》副主编王文章研究员发表致辞。他说:“《图典》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地介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也是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书。它的出版,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介绍了《图典》的编纂理念和编写过程,并对文化部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广大专家以及参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魁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方李莉代表专家发言,祝贺《图典》发行,并肯定了《图典》的价值和意义。

  

(编辑、摄影:张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