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1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发布会。
丹珠昂奔介绍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从各个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中央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帮助建立了文化馆(站)、图书馆、报刊社、出版社、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电台、电视台等少数民族文化机构,从不同角度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等项目中,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丹珠昂奔说,50多年来,国家收集了百万余种少数民族古籍,出版了5000余种;出版了全面介绍少数民族各方面情况的5套丛书共400多种;研究、整理了《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大批民间文学;出版了《中华大藏经》等大批历史经典;编纂出版了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诸门类的10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抢救了《十二木卡姆》等大批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挖掘、整理了大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医药项目;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等大批少数民族文物古迹进行了维护。
丹珠昂奔指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鼓励、扶持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内对外交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内,都建有中等艺术学校,在部分民族地区还建有高等艺术院校,专门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此外,全国各地的高、中等艺术院校,经常举办专门性的少数民族班,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活跃在全国文化领域中,有的成为全国同行中的佼佼者。50多年来,在继承传统文艺的基础上,文艺工作者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艺精品,如电影《刘三姐》、《五朵金花》以及大量的音乐、舞蹈、戏剧作品。国家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全国性的民族文化活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7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经举办两届,第三届目前正在进行中。
在回答记者关于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问题时,丹珠昂奔说,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济发展得好,可以给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文化发展得好,同样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民族地区,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在回答记者关于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问题时,丹珠昂奔说,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只有保护才能巩固这个基础,只有发展才可以更好地保持文化的活力,达到更有效的保护。在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上,只有次序的不同,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应该说保护是第一位的。保护的问题相对解决以后,就要考虑发展的问题。一种文化封闭或者不发展、不使用,就会逐步僵化,这也是一种破坏。
(转自:文化传播网,作者:黄小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