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9   星期一   农历冬月初九   大雪 大雪
文化部召开“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
创建时间:2006-09-22 10:17:53

文化部召开

“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

 


    (文化部网站讯)9月21日上午,文化部邀请在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召开了“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明办[2005]11号)精神,积极引导社会过好传统中秋佳节,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培育和谐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推动社会繁荣发展。座谈会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屈盛瑞主持,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张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发言。
   2006年10月6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大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张旭发言

    中秋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象自然景观研究、总结和崇拜月亮天体,庆贺团圆的节庆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月满之时,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围绕这一特殊天象,在我国逐步形成了赏天上明月,抒人间情怀特有的中秋节习俗。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先祖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并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的内容。唐宋时期的中秋节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节庆活动主要是赏月、玩月。明、清两代,中秋节上升为民俗大节,并形成家庭团结、民众和谐、庆祝丰收等完备的节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中秋节逐渐形成了以赏月拜月、分享月饼、团圆庆贺为形式的中秋节庆,文化内涵愈加丰富,成为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安康美好愿望的传统节日,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家庭幸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氛围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屈盛瑞主持会议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趋势的加强,特别在西方节日文化冲击和影响下,中秋节的文化内涵逐渐为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所遗忘,中秋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民族特色、人文关怀和节日氛围。

     在座谈会上,专家们对如何保护和运用传统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一致认为:

     一、要充分认识中秋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中秋传统节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过好中秋节对推动社会文明,营造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深刻认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要紧紧围绕中秋节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

    三、要精心组织好中秋节庆活动。应将国庆长假和中秋节结合起来,以中秋节为重点,结合各地风俗习惯,通过举办传统中秋节日、专家讲座、展览和展演等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中秋节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应广泛开展群众性中秋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引导传统中秋节庆文化,把中秋节庆活动与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中秋节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盛会。

    四、要加强对中秋节庆的宣传。要广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传统中秋节庆的宣传活动,通过新闻报道、专家访谈、群众参与等形式,宣传和介绍中秋节庆,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中秋节活动,使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