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7-27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二   大暑 大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图)
创建时间:2006-06-14 09:24: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本网讯)2006年6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委托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旭宣读了致辞。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屈盛瑞、巡视员周小璞,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兰智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王能宪、高显莉,以及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3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王能宪副院长主持了开幕式。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致词中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他指出,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5年底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确立,是党和政府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广大文化保护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文化部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根据工作需要,适时采纳有关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可行的工作方法,全面实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致辞中指出,以国家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已取得重要的进展和多方面的成果。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走上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汇聚北京,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尽可能从原理上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规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寻求深层次的理论支持;同时尽可能科学地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具体实践问题,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理性的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在讲话中指出,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与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完善,使得拥有千百年悠久历史渊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力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它各有关单位为确认、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各项工作。他说,此次论坛将提供一个深入讨论与交流的契机,加深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我们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作为“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论坛为期三天,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评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法制建设”这五个议题展开。辽宁大学民俗研究所乌丙安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资华筠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魁立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郝苏民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宋兆麟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田青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先后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也都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言献策,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此外,论坛举行期间,还陆续开展“中国文化遗产日专场晚会”、“中国戏曲保护展”、“古琴艺术进大学”等一系列活动。

                                                                  (编辑 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