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9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二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创建时间:2006-05-11 13:03:30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
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2005年6月9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画报》社承办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丛书主编王文章,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张旭,教育部教科文全委会科学文化处处长刘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楼贤俊以及中国傩戏学会会长曲六乙、中国文联刘锡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觉明研究员等五十余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应邀出席了首发式与座谈会。张旭司长、刘疆处长、杜晓帆专员、楼贤俊社长为首发式揭彩。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是目前国内第一套专门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丛书。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丛书撰写了总序,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工作以及编撰这套丛书的重大意义。丛书共八册,分别介绍了我国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与古琴艺术,以及新疆木卡姆、年画、少林功夫、热贡艺术、藏戏、南音等八种传统艺术和文化现象。八册书分别介绍了该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基本面貌、表现形态、美学或工艺上的主要特点、目前有代表性的主要传人,同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惯例,也简要介绍了当地政府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所做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丛书16开异形开本,全彩印刷,设计精美,每册均包括数百幅图片,与文字混排,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认定与保护是一项学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相关材料都经过专家学者精心推敲,保证了丛书的质量。

    浙江人民出版社为丛书的出版投入资金,为丛书的编撰及出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发式上,王文章院长致辞,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当前国际社会和理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态变得非常急迫。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捍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权,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受浙江人民出版社之约,编写出版这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是我们继续不断地推动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重视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传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传统文化保护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参加这套丛书编写的同志,既有年近古稀的老专家,也有博士毕业不久的年轻学者。但他们都是在各自项目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特思考的学者,他们积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综合各自领域的先贤成果,从酝酿到成书用了三年的时间,编写出这套集专业学术发现与文献资料性为一体的学术成果。作为本丛书的主编,我谨借此机会,对孙家正部长,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及有关编辑,对丛书各卷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张旭在首发式上讲话,他认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文化部直属的艺术科研机构,学科齐全,人才荟萃,在保护和传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挥着学术重镇和龙头的作用。前些年,代表国家成功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昆曲和古琴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由王文章院长主持编写的这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隆重出版,标志着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这方面,又走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列。

    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楼贤俊说:这套丛书具有权威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三个特点。能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编撰出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服务于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的一个极好机会。因此,我们对这套丛书的出版十分重视,作为重点项目,力求在编辑、制作方面达到当今中国出版的一流水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先生作了即席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海霞副研究员代表丛书作者发言。与会院内外专家、学者对丛书的出版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希望。

    该书的正式出版,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丛书一问世就引起读者强烈反响。

    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次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作了相关报道。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上的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

    今天,浙江人民出版社在这里举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借此机会,首先要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投入经费,隆重出版这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感谢各位专家和朋友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仪式及座谈会。也要感谢长期以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在今天专程前来采访首发式与座谈会的新闻界朋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当前国际社会和理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因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态变得非常急迫。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捍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权,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公告“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于本土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被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传承和研究,正在成为国际范围的一门“显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国国家级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机构,建院50多年来,一直是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级重要机构。从当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杨荫浏先生等老一辈学者采录保存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到近几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受文化部委托,承担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工作,成功地将昆曲和古琴艺术申报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再到2002年受文化部委托组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担负起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几代专家学者,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仅赢得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一致肯定,而且奠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家级机构的重要地位。

    受浙江人民出版社之约,组织编写这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是我们继续不断地推动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重视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传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传统文化保护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大家已经看到,这套丛书的首批成果,包括了《昆曲》、《古琴》、《木卡姆》、《年画》、《少林功夫》、《热贡艺术》、《藏戏》和《南音》8种。涉及戏曲、音乐、美术、舞蹈、曲艺、体育等门类形态和学科领域,项目涵盖了汉、藏、维吾尔等多个民族,项目存在地域横跨新疆、青海、西藏、河南、天津及福建等省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难以计数,首选这8个项目进行规范的学术研究,是着眼于它们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形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今后我们还将创造条件,组织力量,陆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成果,力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做出更多的努力。

    正如大家已经看到的,孙家正部长对于这套丛书的编写,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亲自为本丛书撰写了序言。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领导以敏锐独到的眼光确定选题,组织编辑力量,创造各种条件,以严谨认真的精神做好丛书出版工作。参加这套丛书编写的同志,既有年近古稀的老专家,也有博士毕业不久的年轻学者。但他们都是在各自项目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特思考的学者,他们积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综合各自领域的先贤成果,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写出这套集专业学术发现与文献资料性为一体的学术成果。作为本丛书的主编,我谨借此机会,对孙家正部长,对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有关编辑,对丛书各卷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当然,这套丛书的编纂,肯定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地方。欢迎大家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我们的编纂工作更上层楼,做得更好。

    再次感谢大家!

(编辑 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