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河西宝卷
项目序号:13
项目编号:Ⅰ-13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甘肃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保护单位:凉州区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是我国至今仍有讲唱活动的少数地区之一。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凉州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文革”期间渐趋沉寂,开始走向式微。
  河西宝卷有佛教类、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寓言类四种类型,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主题多谴责忤逆凶残,宣扬孝道和善行。
  河西宝卷的主要形式是讲唱过程中韵白结合,有说有唱,以“接佛声”为主要手段吸引听众积极参与演唱。白话是念卷人为了叙述故事情节、交待事件发展、铺叙人物关系、点明时间地点而采用的一种表演手法,以“讲”或“说”的形式来表现。而韵文则是为了寄寓善恶褒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抒发爱憎情绪、烘托渲染气氛而采用的手法,以“吟”或“唱”的形式来表现。韵文体宝卷融会了各种曲调,亦加进了部分凉州民歌调,如《哭五更》、《莲花落》、《十劝人》等。
  据调查,现存凉州宝卷脚本约有30卷,大多为木刻板和手抄本,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曾出现过一些油印本。酒泉宝卷已搜集到的词牌曲调和唱腔有七十多种,宝卷数量达七十多种(含存目)一百四十余本。
  凉州宝卷是在敦煌俗文学的深刻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研究河西宝卷可对敦煌学研究有所助益。宝卷中劝人向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对父母尽孝、与兄弟和睦、同他人友好的品行和勤劳生产、爱惜粮食的美德等,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均有一定的作用。
  当前,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俗的改变,已很少有人主动举行念唱宝卷的活动。现在的念卷者,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这一人群在未来的逐渐逝去,河西宝卷将面临消亡的危机。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0780
姓名
李作柄
性别
出生日期
1930.06.11
民族
汉族
类别
民间文学
项目编号
Ⅰ-13
项目名称
河西宝卷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Ⅰ-13
项目名称
宝卷(岷县宝卷)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编号
Ⅰ-13
项目名称
宝卷(吴地宝卷)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
编号
Ⅰ-13
项目名称
宝卷(河西宝卷)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
编号
Ⅰ-13
项目名称
宝卷(靖江宝卷)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
编号
Ⅰ-13
项目名称
河西宝卷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