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4 |
项目编号:Ⅱ-3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 |
保护单位: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新巴尔虎左旗美术馆、新巴尔虎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民歌,巴尔虎长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13世纪以来,巴尔虎部蒙古族人民就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贯穿这里,茂密的森林,平缓的丘陵草原,物产丰富,水草丰美,保存了典型的狩猎经济特征。这里自古就是长调流传地区,音调高亢,形式简洁,代表作有《辽阔的草原》《弯弯的罕德盖河》《乌和尔图和灰腾》等。
巴尔虎长调对草原生活的描写极为丰富。其内容为赞马、赞父母、忆故乡、赞故乡、赞英雄、情歌、士兵歌曲、赞圣山敖包、宠爱儿童、热爱自然等。巴尔虎长调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真实地反映了巴尔虎人正直、纯朴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富于思索的精神世界。
巴尔虎长调民歌,古朴、苍劲、开阔、辽远,结构简洁,整体音乐格调以追求豪放气质而著称,旋律粗犷、硬朗,通过高音区拖腔、骨架音延伸、大幅度下行折转及“浩来·诺古拉”演唱技巧的运用等形成特有的旋律风格。长调以羽调式居多,具有柔和的抒情色彩,善于表达亲切温柔的情感。音调特色主要表现在:强调“下属”关系,多数音调以主音为中心,向上做四度、五度音程跳进,接着向下方做二度、三度音程平稳级进,情调热情开朗,明亮舒展。结构较短,歌词为两句体,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段。从整体上讲,巴尔虎长调民歌演唱,以追求满音量、强高腔、大棱角等富有豪放雄浑气质的风格为标志。
巴尔虎长调民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年龄各职业的群体都有众多的长调民歌手。据不完全统计,仅新巴尔虎左旗流传下来的巴尔虎民歌就有300余首,该旗80%以上的牧民都能演唱巴尔虎长调民歌。无论在婚礼上、节日里、聚会时、放牧中,人们都喜欢用长调民歌表达心意、诉说情感。
巴尔虎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巴尔虎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较高的人类学、民族学、音乐学等研究价值,也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034 |
姓名 都古尔苏荣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蒙古族 |
类别 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 Ⅱ-3 |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Ⅱ-3 |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
编号 Ⅱ-3 |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
编号 Ⅱ-3 |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编号 Ⅱ-3 |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