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08 |
项目编号:Ⅱ-10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海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
海南苗族民歌是主要产生并流传于海南省中部环五指山腹地苗族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海南苗族是明代迁徒到海南省的。海南苗族居住区域主要集中在琼中及环琼中周边的8个市县。此外,海南省三亚市、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定安县也有零星苗族村落。有海南苗族居住的地方就有苗族民歌。该遗产项目在海南已流传了300多年。
海南苗族的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与我国西南内地的苗族有所不同,民歌曲调也有差异。海南苗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内容上划分,有叙事歌、祭典歌、礼俗歌、爱情歌和摇篮曲等,涵盖了苗族同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歌调上说,歌调比较单一,仅流传着一种民歌歌调,苗族人称为“风俗歌”。“风俗歌”的唱法有两种,一种叫“长调”,一种叫“短调”。“长调”多用于叙事歌、爱情歌;“短调”用于祭典歌、礼俗歌和摇篮曲等。从演唱类型上说,海南苗族民歌分为传统民歌和新编民歌两种。传统民歌采用“风俗歌”调演唱,新编民歌则是依据“风俗歌”调的骨干音进行编创,旋律欢快流畅、语言通俗简洁,易于传唱。
海南苗族传统民歌在民间仍有歌本保存,传承方式一般由长辈教唱,年轻人跟着学。其传承以民间性、松散型为特征,每个地方都有代表性的传承谱系。
海南苗族民歌在群众中十分普及,是苗族群众举办民俗活动,传播天文地理和生活知识,以及青年男女交往恋爱的重要媒介,是海南苗族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化内容和精神食粮。海南苗族民歌具有地域、民族风格,是海南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它寓教于乐,对促进文化认同与社会和谐有着积极作用。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Ⅱ-109 |
项目名称 苗族民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编号 Ⅱ-109 |
项目名称 苗族民歌(苗族飞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剑河县 |
编号 Ⅱ-109 |
项目名称 苗族民歌(苗族飞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雷山县 |
编号 Ⅱ-109 |
项目名称 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吉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