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2 |
项目编号:Ⅲ-3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
保护单位:西藏琼结县文化局(文物局) |
琼结久河卓舞流传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是在重要庆典和重大民俗活动中用来激励士气、渲染气氛、指挥协调、助舞伴唱的一种热情奔放的传统舞蹈。该遗产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载,8世纪在桑耶寺的竣工典礼上,就曾表演过琼结久河卓舞。
琼结久河卓舞表演者分阿热(领舞者)和卓巴(鼓手)两类,一般有8名阿热和若干名卓巴。阿热不带腰鼓;卓巴击鼓,按鼓点节奏起舞,同时甩动长辫随鼓点和舞蹈动作把辫子甩成“∞”形以及“○”形等。琼结久河卓舞中卓巴和阿热跳的果谐及谐钦是交叉表演的。跳果谐的舞步向顺时针方向移动,跳谐钦时原地踏步。果谐和谐钦的表演层次结构为四段组合式:第一段是唱慢歌,第二段是说“松加”(即道白),第三段是跳快板歌舞,第四段在说“松加”中结束卓舞。
琼结久河卓舞共有12个舞段。阿热并不专门道白,主要是说唱所跳的果谐和谐钦的歌词,而这些歌词除头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基本固定以外,10个果谐和谐钦的歌词和曲调是由谐本(歌师)临场自由领唱的。阿热的面具用整张白羊皮做成,内穿白色衬衣,细格长袖藏袍胸前吊有花格手巾,上衣袖子左穿右不穿,身后有小刀和装碗套,身背长彩绸加佛盒、串铃。
琼结久河卓舞以师徒传承方式发展至今。当地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收集整理了琼结久河卓舞的有关资料,之后又组织了琼结久河卓舞的普查工作,收集、补充了该项目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琼结久河卓舞舞蹈节奏明快,动作刚健豪放,既能为表演者带来身心愉悦,也能让观众沉浸其中,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众多舞者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密切配合,增进了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了社群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该遗产项目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承载着集体记忆与情感,是研究藏族社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