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卓舞(斯马卓)
项目序号:142
项目编号:Ⅲ-39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保护单位: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文化和旅游局

斯马卓是藏族民间艺人表演的娱人性腰鼓舞,属卓舞的一种,因主要流传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斯马村而得名,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位于日喀则东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贯穿东西,气候相对温和,具有季风和干旱高原性气候特征。

斯马卓舞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表演场面气势恢宏,气氛欢快热烈,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舒缓时边唱边舞,击鼓动作显得悠闲自得;奔放时只舞不唱,动作幅度大,击出的隆隆鼓点犹如滚滚春雷,催人奋进。斯马卓舞的演员为7名男性,其中1人称“卓本”即领舞者,也称“阿热”。斯马卓舞的程式比较固定,表演大体可分7段。第一段叫“萨喜宁布”,即祈福风调雨顺与田地有个好收成。第二段叫“夏吾唐杰”,即小鹿奔跑,舞者模拟小鹿一样奔向草地。第三段叫“波若多吉坠”,即乌鸦金刚步,舞者模拟乌鸦走向供品的动作。第四段叫“迪珠”,即热烈奔放,舞者用手中的羽槌翻飞做摘桃花的动作。第五段叫“司甲萨拉普瓦”,即金鸟觅食,舞者做黄鸭飞翔的动作。第六段叫“麦吉朗曲”,即火苗跳空,舞者用手中的羽槌在头上绕动,模拟火苗上跳的样子。第七段叫“甲普萨拉蒂”,即钉铁钉,舞者做敲边鼓的动作象征钉铁钉。7段部分不一定都跳,可根据表演内容和需求选择。斯马卓的舞蹈韵律在山南和拉萨等地的腰鼓舞中比较少见,是西藏腰鼓舞中独具特色的舞种。

相传,斯马卓舞最早起源于达工地区(现在的山南、林芝两地交界处),8世纪传到山南,后来又传到日喀则一带。到了第四世班禅罗桑曲杰时,斯马卓舞正式成为敬迎恭送班禅大师和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型庆典活动上表演的歌舞。该项目以群体传承方式世代传习,有清晰记载的传承谱系可追溯到6代。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名传承人。

斯马卓舞起源于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蕴含着当地藏族民众对先祖的追思感念之情,是鼓文化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每年传统节庆活动中演出,艺术表现力强,给人以力量和希望,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在实现文化认同、激发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39
项目名称
卓舞(热振曲卓)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编号
Ⅲ-39
项目名称
卓舞(琼结久河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编号
Ⅲ-39
项目名称
山南昌果卓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