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平湖钹子书
项目序号:759
项目编号:Ⅴ-66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浙江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湖市
保护单位:平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湖市
  
  平湖钹子书旧称“说因果”,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度称为“农民书”,主要流布于浙江平湖及上海浦东的川沙、南汇和浦西的金山、松江、青浦等地。它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平湖钹子书起初的表演形式为“立白地”,后来经过发展,有了中长篇书目,才开始进入堂馆屋舍。新中国成立前后,它主要是在城乡茶室演出,观众以农民为主,故有“农民书”之称。
  平湖钹子书以平湖方言演出,集说、唱、演于一体,而以说表见长。其演唱形式较为简单,常用一面钹子、一根竹筷、一块醒木为伴奏乐器,边敲边唱。后来增加了二胡、弦子、琵琶、扬琴等伴奏乐器,逐渐形成规模。平湖钹子书以单档方式演唱,曲调包括长调、慢调、急调、哭调等,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淳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带有吟诵风格,句末往往出现拖音,余音袅袅,别有韵味。
  在漫长的岁月中,平湖民间艺人创作出了《杨家将》、《八义侠》、《天宝图》、《五龙图》、《彩妆楼》、《金告传》、《白鹤图》、《胡必松》、《独臂尼姑》、《毒手疯丐》、《九更天》、《十美图》等百多部传统长篇作品,其中有不少一部就能演唱数月之久。
  目前,平湖钹子书的表演人才越来越少,前景堪虞,抢救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1182
姓名
徐文珠
性别
出生日期
1957.06
民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66
项目名称
平湖钹子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