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46 |
项目编号:Ⅶ-4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北京市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 |
保护单位:北京汉唐双起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北京兔儿爷是一种兔首人身形象的传统民间泥彩塑,也是传统中秋节日代表性的节俗用品,流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地,其中以北京地区为代表。中秋节是传统团圆佳节,庆祝活动隆重。旧时每到中秋来临之际,街上就陆续出现兔儿爷货摊,大大小小兔儿爷在货架上摆成兔儿爷山,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息。
北京兔儿爷以泥做胎,遍施彩绘,兔首人身,神色凛然庄重,衣着韦陀菩萨红袍,身后单挑一杆靠背旗,披戴金盔金甲,一幅武将装束,手持捣药杵,有骑象或麒麟、虎、狮子、鹿等动物,或坐在山顶等造型,不同坐骑代表不同的吉祥寓意。兔儿爷的制作原料为胶泥,要经过晒、泠、砸、揉等过程,凭艺人用手捏塑成形,手法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贴、插等。兔儿爷的作品讲究对称平衡,其彩绘工艺细腻,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色彩对比强烈,古朴浓重。
北京兔儿爷起源相传与中秋节拜月民俗联系紧密。明清时期,玉兔逐渐在祭月崇拜中形成了独立形象。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就把兔儿爷像当作日常玩具。此外,由于旧时医疗条件落后,才出现了以捣药玉兔为原型的吉祥物。相传某年北京城中闹瘟疫,百姓不堪其苦,嫦娥身边的玉兔下凡行医济世,最后累倒在一个庙前的旗杆下,后来民间便出现了兔儿爷的泥塑形象。
北京兔儿爷依靠师徒和家族传承。该项目蕴含了丰富的民俗内容,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寄托着阖家团圆、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其成品既是北京中秋节俗的重要用品,又是孩童所喜爱的玩具摆件,兼具和睦社群、烘托节日气氛、美化生活、教化百姓等社会文化功能。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622 |
姓名 双彦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满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北京兔儿爷)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北京泥人张)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淮阳泥泥狗)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淮阳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惠民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惠民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杨氏家庭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苗族泥哨)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黄平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徐氏泥彩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大英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大吴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潮安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聂家庄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高密市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苏州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玉田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玉田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凤翔泥塑)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凤翔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浚县泥咕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浚县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惠山泥人)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 |
编号 Ⅶ-47 |
项目名称 泥塑(天津泥人张)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