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50 |
项目编号:Ⅶ-51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崇州市 |
保护单位:崇州市文化馆 |
道明竹编是以天然慈竹为原料,经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制作竹编制品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流布区域以盛产慈竹的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为中心,辐射崇州市济协乡、王场镇、白头镇、公议乡等地区。
道明竹编历史悠久。据记载,远在秦代,道明地区已开始种竹用竹,农民用竹据绳作架、编壁造屋,织背篼、撮箕、挑篼等农具。至清代,道明竹编逐渐由粗篾器发展到细篾器编织,品类逐渐增多,工艺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道明竹编由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以及川西竹林盘群体传承至今。
道明竹编主要包括备料和编织两部分。备料选择2至3年生、节长光滑的慈竹砍伐,然后刮青去节,再经过破竹、晒竹、启篾片、拉丝等工序,制作各种规格篾片和篾丝。编织部分包括造型编织、主体形纹编织、花色装饰编织、收尾结束工艺等,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多样。造型编织主要呈现出如圆形、方形、柱形及各类异形的竹编造型;主体编织部分表现的是胎体平面的花纹形态,如方格、斜纹、人字笆、胡椒眼、菠萝纹等;装饰编织部分是通过粗细竹篾的各种编织技巧和各色彩篾的运用来实现竹编的艺术表现形态,如拉花、人字花、丝中别花等;收尾结束工序主要以收口、节点、组合等部分的编织来实现竹编作品的最后成型。竹编制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成品包括劳动工具类竹编、生活用具类竹编和工艺品类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编织精致、造型新颖、奇巧多姿的特点。计有立体、平面、瓷胎三大体系,凡20个大类,3000余种花色。
道明竹编是当地人民日常劳作与娱乐休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四川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符号之一;竹编原材料为当地盛产的慈竹,通过“间伐”方式集采竹材,具有可持续性,既有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也具有生态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丁志云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道明竹编)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崇州市 |
编号 05-2646 |
姓名 赵思进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道明竹编)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崇州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安溪竹藤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益阳小郁竹艺)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益阳市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渠县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青神竹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青神县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瓷胎竹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邛崃市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梁平竹帘)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梁平县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瑞昌竹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瑞昌市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舒席)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舒城县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竹编(东阳竹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东阳市 |
编号 Ⅶ-51 |
项目名称 嵊州竹编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嵊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