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抽纱(汕头抽纱)
项目序号:1316
项目编号:Ⅶ-112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广东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
保护单位: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有限公司

抽纱是一种借助专用工具、按照图案纹样、利用适合布料及纱线进行各种艺术处理的工艺美术品。19世纪60年代,广东省汕头市开埠通商后,抽通工艺被外国人带入中国,抽纱开始在汕头流传并随生产及销售规模的扩大逐渐发展,向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等乡村、市镇流布。20世纪80年代初,抽纱品生产区域和艺术传播扩大为整个潮汕地区,覆盖闽粤交界的潮汕平原,并继续向相邻地区的陆丰、海丰一带发展。

汕头抽纱包括抽通类、绣类、编织类、补布类和拼接类,各个类别中包含很多工种,每个工种又有多种不同针法。汕头抽纱原材料为棉、麻类纱线和布料,制作工具、器具多种多样,产品以图案纹样特殊、工种针法多样在国内抽纱行业中自成风格。汕头抽纱生产流程冗长,贯穿着画稿、针稿、刷稿、绣制和定型等工艺,保留着手工操作的模式,是传统美术领域的一份宝贵遗产。产品包括台布、手巾、绣衣、装饰品和其他家纺用品,是人们装饰、欣赏的日用品和馈赠、珍藏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

在《汕头市志》中,就有德国人“船主娘”和英籍美国人“挪活”(纳胡德)、英国人“莱先生娘”在清光绪年间先后将抽通编织技艺传授给汕头埠教会内妇女的记载。一百多年来,相关制作技艺在汕头世代传承,主要在亲属、邻里或区域间传承。但在画稿艺术方面,有明显的师徒传承关系,已知汕头埠第一代艺人师承外国画师画稿艺术后,汕头抽纱的画稿艺术开始逐渐本土化。

汕头抽纱是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见证,在一百多年的传承中,积淀丰厚,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是研究潮汕地区政治、文化、贸易、宗教和手工业发展的珍贵资源;其产品被民众广泛使用,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为增加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Ⅶ-112
项目名称
抽纱(潮州抽纱)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