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项目序号:884
项目编号:Ⅷ-101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色达县
保护单位:色达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色达县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毡在古代称为“”或“”,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用棍棒碾轧制毡的工艺。周代史籍记载:毡,毛也,揉毛或毡。北魏(386—534)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称:“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可见当时毡的制造已较为常见。进入唐代,毡的使用更加普遍,原州(今宁夏固县)、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宁州(今甘肃宁县)、丰州(今内蒙五原县)的鞍毡均闻名西北。据《新唐书》记载,吐蕃国(位于今青藏高原)也以红毡、霞毡著称,并进贡长安。目前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用途可分为多个品种,其中包括炕毡、坐垫毡、祈祷毡、内围毡(围于蒙古包等内壁)、外围毡(围于外壁)、彩色毡(以彩色羊毛擀制而成)、绣活(饰以刺绣)、剪刻毡(按毡上彩色图案轮廓剪成立体状)、火炉毡(置于火炉旁)等。毡还可用于缝制挎包、褡裢、杂物袋等,是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是草原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远古至今,这种技艺及其制品一直伴随着草原牧民,成为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四川省色达县藏族牧民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衣着和居住帐篷等,都离不开牛羊毛编织技艺。色达县毛绒织品是以牦牛、绵羊、藏山羊等牛羊毛为原料,应用纺织、擀制工艺加工生产而成的,既保温防潮,又经久耐用,极具青藏高原特色。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802
姓名
冬措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藏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01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色达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01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编号
Ⅷ-101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
编号
Ⅷ-101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编号
Ⅷ-101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