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28 |
项目编号:Ⅷ-214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
保护单位: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 |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指产于古代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附近),以本地的粉砂岩红色粘土为主的传统陶瓷制作和烧成的窑系技艺。历史上,婺州窑广泛流布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衢州市一带地区,其烧成的瓷器统称为“婺州窑”。
婺州窑成品主要包括釉下褐彩瓷、上化妆土瓷、乳浊釉瓷、彩绘瓷等几十种釉色瓷。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所用原料就地取材,配比精细,烧制工序繁复。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制、拉坯利坯、装饰刻画和施釉烧制等多个环节,从配料到烧制严格遵守传统的规制,每道工序和工艺对艺人技艺的要求十分苛刻和严密,均由艺人凭长期的实践经验手工完成,眼观、手感、心悟必须协调一致。婺州窑烧制技艺自成体系,形成了系统的窑系特征。所用原料以本地的粉砂岩红色粘土为瓷土。釉下点染酱褐色斑纹,堆塑工艺,胎外施用化妆土衬底以遮盖胎面深色的装饰工艺,乳浊釉窑变工艺等,都是婺州窑的独创。婺州窑原料特殊、配方精细,工艺创新不断发展,历代制品均属一般民间用瓷,与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直接关联,在种类、造型和釉色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窑系特征。
据考古发现,婺州窑创烧于东汉,成熟于六朝,鼎盛于唐宋。学界普遍认为,婺州窑在唐代以前仅次于越窑,是我国南北六大青瓷窑系之一。唐宋时期,婺州窑瓷器不断外销,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窑系。婺州窑从元代开始逐渐萎缩,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婺州窑的恢复工作和保护力度,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传承谱系,该遗产项目焕发了新的生机。
婺州窑在西晋时期发明了釉下褐彩瓷,是我国最早烧制的彩瓷,乳浊釉窑变工艺对陶瓷多样性有深远意义。婺州窑作为民窑,一千多年来深度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中,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标志,影响着当地人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890 |
姓名 陈新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14 |
项目名称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214 |
项目名称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州窑衢州白瓷烧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