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502 |
项目编号:Ⅹ-54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山西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
保护单位:榆次南庄宏义架火美术工艺厂 |
南庄无根架火是一项民间节庆活动,在晋中地区,每逢元宵节燃放架火已成传统。南庄架火流布地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南庄村,其起源可追溯至明初,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于是降旨普天同庆。彼时,江苏武举吕富、吕贵兄弟侨居南庄,他们将苏杭刺绣编织、彩绘和园林艺术等与南庄传统社火相融合,始创了名扬三晋的南庄架火。《榆次县志》记载:“春初迎神赛会,多放架火,南庄架火尤有名;架桌高矗,常年十二,闰月十三;其桌面作金碧楼阁,全用纸制;顶竖二旗,侧簇花、幡缀、铃铛,中联炮火,若缨络;燃炮面纸蓧具各种花样有逾纂绣;架火无中直竿,四角各以绳牵之固,他处之所无也。”
南庄架火及其每个炮、灯皆凭借奇特的工艺代代传承,至今依然兴盛不衰。整个架火的主体框架完全采用高粱秆和全纸手工绘制而成,工序繁杂,工艺精巧。需依次经过图案设计、雕刻、彩绘、彩炮编织、彩灯制作、扎架火框架、彩炮串连、陪衬品制作以及裱糊组合成形等多道工序。架火由十数层殿宇楼阁顶架叠砌而成,外形宛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塔。层层飞檐上旌旗飘扬;塔身之上,编织彩炮相互串联成串;塔底人物山水与牌坊亭台相互映衬。整个架火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色彩缤纷,宏伟壮观,恰似一组古代建筑。由于该架火无需使用通天柱进行固定,故而被称作“无根架火”。
民谚说:“南庄的架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南庄架火,整体皆以纸制作而成,编织刺绣、彩绘以及园林艺术等元素均巧妙地呈现在整个架火之上。其制作工艺严格遵循传统技艺,各个部件皆为纯手工打造,制作一架架火需投入近千个工时。仅架火上悬挂的编织彩炮,便有数十种图案样式。
南庄架火历史悠久,传承谱系历经27代。它布局科学合理,造型优美雅致,色泽鲜艳夺目,是晋中民间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地域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娱乐和社会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993 |
姓名 赵志高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新疆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高要春社)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洋县悬台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洋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浚县民间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浚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朝阳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朝阳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义县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义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本溪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永年抬花桌)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永年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桃林坪花脸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井陉县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 |
编号 Ⅹ-54 |
项目名称 民间社火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潞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