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997 |
项目编号:Ⅹ-9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安徽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祁门县 |
保护单位:祁门县博物馆 |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地区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礼仪活动,主要分为族祭和房祭两种类型。族祭通常由族长主持,族长一般由族中年长、辈分高、儿孙繁衍且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房祭则由各房头的房长主祭。在徽州,宗族祠堂的祭祖活动时间多样,包括春祭、中元祭、秋祭、冬祭,以及先祖诞辰和忌日等祭祀。其中,春秋二祭和冬祭较为普遍且隆重。徽州祠祭严格遵循朱熹《家礼》的规定,要求参祭人员着装整齐、仪态庄重,严格遵守祠规。祠祭活动具有严谨的程式,礼生读祭文是其中重要环节,且祭文的写作有固定格式。
自明代起,徽州祠祭在古徽州的祁门县、歙县、黟县、绩溪县等地广泛流传。时至今日,祁门县西部的马山、桃源、文堂、黄龙等传统古村落仍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祠祭文化。以马山村为例,其祭祖活动分为春秋二祭和冬祭,程序严谨,仪式庄重。冬祭时,每年腊月二十四会悬挂祖容像,三十夜村民前往祠堂拜祭祖先。春祭于正月初二、初四举行,祭礼结束后,每人会获赠一杯米酒。正月初七为人日,届时会收起祖容像,并进行舞狮表演。五月十三祭祀关云长,举办关帝会。清明节时,村民会进行标坟拜祖活动;中元节则会表演道士戏,祭祀孤魂野鬼。八月初一,村民会前往西北面的西峰庙迎接西峰大圣,中秋节时再将其送回。
祁门县桃源村陈氏宗族的祭祀活动分为小祭(家族祭)、中祭(支祠祭)和大祭(总祠祭)三种。宗祠祭祀的第一个程序是供奉十六种供品。祭祀人员分工明确,设有主祭、启赞、通赞、哑赞、引赞、内务、执事、执鼓、鸣锣各一人,另有奏乐队若干人。大祭时,需供奉整羊整猪各一只作为主供品,同时各户要捧上一盏或一对造型各异、寓意接财纳福添丁的彩灯。
徽州宗祠祭祀是与岁时节令紧密相连的庆祝、祭祀习俗,是徽州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是徽州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祁门县较完整传承的祠祭活动,对于和睦宗亲、弘扬传统美德具有积极意义,对研究徽州宗族礼仪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3038 |
姓名 陈敦和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徽州祠祭)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祁门县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徐村司马迁祭祀)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韩城市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美姑县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兰溪市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灯杆彩凤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揭东县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下沙祭祖)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宁化县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太公祭)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文成县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沁水柳氏清明祭祖)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沁水县 |
编号 Ⅹ-90 |
项目名称 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洪洞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