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17 |
项目编号:Ⅹ-142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贵州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
保护单位: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侗族款约是流布于湘、黔、桂三省区毗邻的侗族特定区域内,相邻不同村寨在春前或秋后开展的集会议款联谊活动,民间称之为“款会”。在部分地区,集会时有埋下一块石头的习俗,因此款会也被叫作“埋岩”。
侗族款约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侗族世居的湘、黔、桂比邻地区就出现了“九溪十峒”“九溪十八峒”“五溪峒款”“九溪峒款”等称呼。直至今日,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等县不仅保留着“六洞”“八洞”“九洞”“十洞”“四十八寨”“七十二寨”等传统的款会组织,还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议款活动。款会规模大小不一,若事情仅涉及一个村寨,便由本寨款会处理;若问题具有区域性,就举办小款会来解决;若问题关乎整个民族,则需举办大款会。
黎平的“十洞款会”属于小款,由竹坪、岩洞、新洞、朋岩、述洞、铜关、寨拱、平吝、迷洞、己炭、四寨、坑洞、山洞等十三个村寨联合组成。每年秋季,由一个村寨轮流做东举办联谊活动,且每个寨子举办活动都有其主题。活动由寨老负责组织,确定会期后,向各联盟寨发出邀请。届时,区域内各寨的寨老会带领本寨的男女歌队、戏班、摔跤队参加,外来客人也会如期赴约,主寨会到寨门迎接。会期为一到三天(过去是三到五天),主寨会杀猪宰牛款待各方,场面十分热闹。活动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祭祀“萨岁”、议定和宣布款约、进行习俗改革、举办大歌比赛、演唱侗戏、开展斗牛活动、举行摔跤比赛等。其中,议定和宣布乡规民约是集会的核心内容,款约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侗族款约的传承方式有团体传承、乡老或款首传承、祭师传承等,以各个侗族村寨的寨老为主导。
侗族款约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实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千百年来,为维系侗族社会的安定发展,促进侗族与周边汉族、苗族、瑶族、壮族、布依族、水族等兄弟民族的和谐共处,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142 |
项目名称 规约习俗(吕氏乡约乡仪)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 |
编号 Ⅹ-142 |
项目名称 规约习俗(瑶族石牌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
编号 Ⅹ-142 |
项目名称 规约习俗(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
编号 Ⅹ-142 |
项目名称 规约习俗(钱氏家训家教)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 |
编号 Ⅹ-142 |
项目名称 苗族栽岩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榕江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