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69 |
项目编号:Ⅹ-156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昭觉县 |
保护单位: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
彝族服饰是彝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衣着、打扮以及服装配饰等方面,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彝族支系众多,形成了丰富的地域风格,凉山昭觉地区的彝族服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四川省昭觉县的彝族服饰文化底蕴深厚,汇聚了义诺、圣乍、所地三大方言区的服饰风格,素有“彝族服饰文化之乡”之称。
在凉山昭觉县境内,分布着圣乍、义诺、所地三大方言区的服饰,一般从彝族男子裤脚的大小,可看出其区别。义诺服饰习俗区,也被称作大裤脚地区,以庆恒乡等为典型代表;圣乍服饰习俗区,即中裤脚地区,以比尔乡等为代表;所地服饰习俗区,也就是小裤脚地区,以地莫乡为代表。若按款式来划分,彝族服饰可分为头饰、上衣、裤子、裙子、外套等;从功能角度来看,又可分为常装服饰、劳作服饰、换童裙礼服饰、婚礼服饰、丧礼服饰、祭祀服饰以及节日盛装服饰等;以职业为分类标准,则有毕摩服饰、苏尼服饰、德古服饰、武士服饰等;按照性别分,包含男子服饰、女子服饰;依据年龄来分,有老年服饰、中青年服饰以及儿童服饰等。
昭觉彝族男子服饰包括头饰、上衣、裤子及都塔、宝剑等配饰。女子服饰则为头饰、上衣、裙子和金银珠宝等配饰。彝族男女传统服饰,大都以白、黑、蓝色为主。男女都穿加什、瓦拉。纹饰多以蕨基纹、火镰纹、羊角纹等作为纹样的图案。常在上衣的胸部、肩部、袖口、襟边等处做纹饰。工艺多用刺绣,挑花、贴花、补花等手法。
彝族服饰的产生与发展,与彝族的历史和信仰密切相关,就像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历史,承载着彝族的过往岁月。昭觉彝族服饰自诞生以来,一直通过社会或师徒传承延续至今。学徒们学成之后,往往会自立门户,然后再将技艺传授给新的徒弟,如此循环往复。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物化的精神产品和活态的民俗文化。与该遗产项目及其相关的植物印染、毛纺织擀制、刺绣技艺,皮铠甲和皮护腕制作髹漆技艺以及金银饰品制作技艺等,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卓越智慧和丰富创造力,对民俗学、民族学以及工艺美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