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民族乐团与黔东南州歌舞团联手打造的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1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亮相,上演了一次国乐和“非遗”的激情碰撞。
据悉,《行歌坐月》及其系列文化活动,是侗族有史以来最大的剧目,也是中国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大歌题材剧目,60多名来自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队的“非遗”传承人参与了演出。
该剧整合了中央与地方资源,用国乐与侗族大歌创新融合的方式,使得两种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将充满意境美、舞台美、服饰美、音乐美的作品呈现给观众。此举对侗族音乐文化进行了立体的呈现、诠释与宣传保护,因而被业内誉为一大创举。该剧的演出将让世人更加了解多彩贵州、美丽黔东南,利用现有各项资源大力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尽早实现“贵州中国梦”、“侗族中国梦”。
据介绍,“行歌坐月”是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的活动方式,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对唱情歌。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是根据流传在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珠郎娘美》改编创作,尽可能地保持侗族行歌坐月的原始色彩,辅助以艺术化处理,生动地讲述被誉为“侗族歌仙”的娘美与侗族小伙珠郎的真实爱情故事,让观众看到充满神秘色彩的侗族风俗。
随后,该剧将在贵阳、凯里、杭州、上海、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进行全国巡演,演出期间将开展10次以上的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该剧最终将在贵广高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从江洛香“落户”,作为精品剧目长期驻演,助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服务。